年过六旬的广东华侨罗叔(化名)患有心脏瓣膜病多年,在国外没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今年初回国探亲时,他的病情骤然加重,二尖瓣、三尖瓣严重狭窄返流,心脏肿大。近日,医院(医院)专家采用微创瓣膜成形术,为他成功修复瓣膜,术口只有3厘米。
“感谢医院,感谢这里的医生,你们救死扶伤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如今,罗叔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身体已经消肿,提起将自己从死亡线边缘拉回来的医护人员,他连连感激。
心脏病发全身浮肿
罗叔旅居巴拿马数十年。十几年前,他在当地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瓣膜疾病、甲亢以及肝、肺等器官疾病,并在当地反复住院医治,但不见好转。罗叔的女儿曾经做过医生,深知巴拿马医疗水平有限,计划送父亲到美国治疗。
没想到,今年初罗叔回到广东探亲,因旅途劳累,病情骤然加重,行动受限且下肢严重浮肿。深感无助的他偶然间听说亲友曾在医院接受过心脏病治疗,疗效很好,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该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罗叔的主治医师张晓慎主任回忆:“患者心功能很差,全身严重浮肿,行动都很困难,心内科当即请求我们科会诊。”经仔细检查,心外团队发现罗叔的二尖瓣、三尖瓣都有问题,而且三尖瓣是极重度返流,心脏非常巨大,有正常人的三倍之大。
“病人心脏内的血液已经呈黏糊糊的状态,很容易形成血栓。”张晓慎表示,针对这种病患,一般是行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手术,但术后必须长期服用抗凝药,而且对抗凝药的剂量要求非常严格,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必须长期随诊。考虑到患者侨居国外,万一药物使用不慎,又缺乏专业医师的指导与及时干预,很容易出现问题。
为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张晓慎主任及其团队决定对罗叔实施心脏瓣膜成形术。
瓣膜修复无须抗凝
张晓慎介绍,心脏外科手术是心脏瓣膜病治疗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手术。瓣膜置换术是切除病变瓣膜,植入新的人工心脏瓣膜;而心脏瓣膜成形术是在不损害心脏瓣膜自身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的修复技术对瓣膜病变进行修复,使之改善并恢复瓣膜以及心脏功能。
即使目前人工瓣膜制作工艺日益完善,但自体瓣膜仍然是最合适的心脏瓣膜,而且术后患者无需终生抗凝,避免了日后由于抗凝导致的并发症,有效提升患者中长期生活质量。
鉴于罗叔的病情较为严重,张晓慎团队对其二尖瓣、三尖瓣都实施了成形手术,这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经充分准备,专家们采取微创的方式,切口仅有3厘米,成功为患者修复了心脏瓣膜。
经过心脏血管内外科、内分泌、肾脏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罗叔周身浮肿已经退了,身体各项机能也逐渐康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