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不规则的、紊乱的电活动,频率常在-bpm。
二、房颤常见吗?
成人的发病率是0.3%-0.4%,也就是说一千人中有3、4个人发病。随患者年龄增加房颤发病率会明显增加,75岁以上发生率将近10%,10个人中就有1人发病,是不是很常见?
三、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房颤?
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发生房颤,比如患有如下心脏病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发生于心脏结构正常的患者,如甲亢、低血钾等疾病。
四、发生房颤会有何危害?
1心室率不规则和快速心室率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常有心慌、胸闷、头晕甚至黑曚等发生;
2血栓栓塞机会增加,心房内常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流至脑血管,造成脑栓塞;
3心房肌结构重构,后果是维持房颤持续状态。
五、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时限、方向各异的颤动波(f波),等电位线消失;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时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六、房颤临床分型都什么类型?
永久性房颤就是房颤发作后不能终止,即使用各种手段也不能终止的。
可终止的又分两种类型,需应用药物或电转复后才能恢复窦性心律,不能自行终止的叫做持续性房颤,一般持续发作在7天以上;另一种为发作后无需药物干预可自行终止,称为阵发性房颤,其中48小时以内的为急性房颤,持续3-7天的近期房颤。
七、如何才能发现房颤?
最常见的是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包括长时程的动态心电图,不过体表心电图有其局限性,有时不能完全发现,这就需要特殊检查,如食管心电图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
八、根据心电图表现房颤有何类型?
根据房颤波的振幅大小,其中f波振幅大于1mm的称为粗颤,f波振幅小于1mm的称为细颤,细颤的f波有时过小常难以辨认,近似等电位线。前者常见于风心病、心房明显增大者、曾应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后者常见于冠心病、房颤持续时间长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者。
根据心室率快慢分析,有心室率大于bpm者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有心室率小于60bpm者为房颤伴缓慢心室率。
九、房颤常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为何?
1左右束支不应期不一致所致,通常生理条件下右束支不应期长,85%的室上性激动下传时,如遇到右束支不应期,会先沿左束支下传,再通过心肌传至右束支,两条束支不是同时下传,就形成了差异性传导,这时通常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图形,少数会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图形。
2隐匿性传导,心房的激动下传心室时,恰好有一个时段处在房室结相对不应期,以致不能完全下传激动心室,心室未能除极,但是激动还是或多或少引起束支的不应期改变,其后果也是会表现为差异性传导。
十、房颤有哪些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主要有控制心室率药物、抗凝药物、恢复窦性心律和维持窦性心律药物;
2同步直流电复律,主要包括胸外电复律和经静脉心内电复律两种;
3射频消融,适用于灶性房颤,常常术后有复发,并发症常见是肺静脉狭窄;
4外科手术,适用于风心病换瓣术,这种手术有个有意思的名字叫“迷宫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