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加班一周多,心跳停了!
据新闻晨报报道,陈女士是一位30出头的白领,平时爱上健身房,进行瑜伽、跳健康操、跑步等运动,所以身体一直不错。可最近公司特别忙,小陈已经连续熬夜加班一周多了,某天早上起来她突然发烧,还伴有胸闷的感觉。
一开始她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在诊所打点滴后烧不仅没退,病情还严重了。于是,到医院做详细检查。经诊断,陈女士先后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送医院没多久连心跳都停了!经过抢救她总算活了过来,暂无生命危险。
小心:心律失常“爱找”年轻人千万不要以为心律失常距离你很遥远,其实,很多加班族都有这个毛病!调查发现,近年来冠心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接受调查的心脏病患者中,35岁以下的冠心病患者已占所有冠心病患者总量的2%,最小冠心病患者仅10岁!而在21~30岁年龄段的患者中,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位居第一,远超其他心脏疾病的检出率。这一年龄段的心律失常人群量高达总心律失常患者量的21%!
“心律失常越来越青睐年轻人。”专家表示,心律失常的患者多为年轻白领。现在工作压力大,白领熬夜加班已经习以为常。这类心律失常通常出现在没有产生器质性心脏病的人身上,年轻患者多于老年人,特别是20~45岁的白领,且男性患者比例更高,这与男性在职场上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可能有一定联系。时间久了之后,不少人经常会感觉心慌、手发抖,一些人经心电图检查后,被确诊为心律失常。
提醒:有了这些症状小心心律失常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付海霞表示,轻度心律失常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甚至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而在体检时或在医生听诊时被发现。
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黑曚、晕厥、抽搐等,诱发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猝死。
还有一些心律失常的人有这些特征性表现:如早搏的病人有心脏停跳感、心脏跳到嗓子眼的感觉、心脏“落空感”;房颤的病人可感觉到心跳不规则、忽快忽慢,脉搏忽强忽弱;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可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心慌,而这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率非常高。
支招:有心律失常咋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德序表示:
1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应考虑是否有冠心病,建议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它可记录受检者在24小时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图,准确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频率、程度、持续时间,是否有心肌缺血,以及与受检者活动情况的关系等。
2还应做心脏彩超,了解心脏大小、结构,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3另外,建议再查一下血糖、血脂等。
4若经检查发现心跳间歇时间长,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心跳间歇时间过长,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应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如果无心肌缺血情况,只有少量早搏,不需治疗。
5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不管遇到好事坏事,都要正确对待,不过分激动,也不过分抑郁;
注意合理营养,菜不宜太咸,少吃咸菜、咸肉等腌制食品;
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含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
含糖高的食物也要少吃;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戒烟戒酒;
保持正常体重,多参加锻炼和体力劳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游泳、做广播体操、打羽毛球等,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要根据个人病情、年龄和体力情况来定。老年人和心律失常病人不宜做剧烈活动。
预防:心律失常这样预防预防心律失常十分重要,虽然不能完全预防,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降低心律不齐发生的几率。
1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遇事不慌不忙,不过度紧张,学会全身心放松,不大喜大悲,以防过度激动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引发心律不齐。
2自我监测。心律不齐的发生是有先兆的,我们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如果感到自己的心跳变快加重,说明了我们可能出现了心悸现象,同时,心律不齐伴随的是头晕、脸色苍白、胸闷甚至胸痛。如发现自己出现这些现象,医院检查一下,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患于未然。
3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例如心电图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并做好准备。男性40岁左右开始,必须定期接受心脏体检,有家族病史者还需提前;对于女性而言,如无相关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家族史,则可从45岁开始心血管方面的专项检查。
4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我们要按时作息,不能总是加班熬夜到天明,;在饮食方面,我们不能有上顿没下顿,也是要按时按量进食,切勿暴饮暴食;平常运动也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可一次性大量运动。
5夫妻和情侣要节制性生活,性爱是可以带来心理上的益处,缓解生气愤怒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从而预防心脏病。但是如果人们的心脏不能承受过度的性生活,则会给心脏带来负重,人体感到不适应。
via健康时报(jksb)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近几年,经常听到年轻人猝死的新闻,惋惜之余,也请大家多多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