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生殖缺陷型疾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今天《世医堂?家有大中医》
孟昭阳主任给我们讲述
孕妈妈如何预防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孟教授指出,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非紫绀型大约占75-80%。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轻者多无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时就诊。如缺损较大,患者可有心慌、气急多汗,活动受限等表现。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平时一般不表现出青紫,但在活动、哭闹、屏气时可能会出现青紫。
2紫绀型大约占到15-20%。这类患者出生以后即有或逐渐出现紫绀。其紫绀程度由于病情轻重而异。在啼哭、吃奶或活动量增加时紫绀加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往往比较复杂。
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①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出现机体组织器官的供血有障碍,并且也就会导致患者的组织出现缺氧情况,长期下去就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产生影响;
②先天性心脏病可造成患者的肺部血流增多,易使肺部的感染反复出现;
③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因为发病之后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问题,这时候还可加重心脏的负担,发生心力衰竭,并且严重的就会诱使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甚至出现猝死;
④因为先天性的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结构的不正常,而导致的后果就是血液湍流可使患者自身的心内膜结构局部遭受损害,这种情况下还易导致细菌的滋生,进而导致感染。
那么,对于孕妈妈来说,
怎样才能防止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呢?
孟教授提到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污染对于个人来讲,面对大环境的污染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孕妇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少去有污染的户外活动,外出时带好合格的防雾霾口罩。
家居生活避免饮酒、吸烟、惊吓,减少看电视、操作电脑的时间,不要住刚装修的房子,不要饲养宠物。学会自我保健,注意天气变化,预防病毒感染,避免感冒。
毒害物质避免接触汞,铝,苯,砷,一氧化碳,有机磷,有机氯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容易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部位的畸形。不宜接触放射线、超声波、微波等。
谨慎用药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对于怀孕期间感冒的孕妇是否该服用药物,孟教授指出: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相对安全的是服用中草药。最好不要服用一些抗生素药物,这些药物会影响胎儿健康。严重的感冒一定要去看医生,谨遵医嘱。
定期产检B超是筛查先心病的主要手段,对预防先心病有警示作用,孕中晚期可通过B超发现明显的心脏结构畸形。
治病防病养生之道最权威医学专家现场教学
把健康、快乐
带到您身边!
重播时间: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