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的ldquo发电机rdquo

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 http://m.39.net/pf/a_7296127.html

都市快报“浙医在线”版面负责报道浙江最优秀医师,原创专业科学的健康报道。为了让大家聆听到来自临床一线大咖最原汁原味的权威声音,今年,浙医在线特别开设《浙医大咖说》专栏,医院各个科室的顶尖专家亲自撰文,为我们的读者进行最专业权威的科普,内容包括疾病病因、治疗方法优缺点对比、不同治疗方法适用人群、疾病预防等。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全身输送血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心脏疾病的影响,它的“电路系统”会发生故障,即“发电机”坏了,会导致心跳过慢甚至停跳,危及生命。对于这种情况,心脏起搏器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起搏器?何种情况下需要植入起搏器?我们来听听浙江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心脏中心副主任项美香教授的详细讲解。

项美香说起搏器

项美香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心脏中心副主任。

30余年来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心血管危重疑难患者的救治有丰富经验;擅长心脏起搏器包括ICD、CRTD、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等。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委员、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委员、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院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心血管病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会长等。

名医门诊:每周一上午(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区)

73岁的老马是项教授的病人,他在社区测血压时,医生多次劝告:“你这心脏跳得越来越慢了,每分钟不到50次,要植入起搏器了啊。”

老马不以为意:“我年轻时心跳就偏慢,50多次是常有的事。”

没想到意外就发生在旦夕之间。某日,老马女儿在买菜时突然接到电话,说父亲散步时晕倒了,医院急诊路上!她火急火燎地赶到浙大二院,父亲已经醒来,但因晕倒时摔伤头部,被留院观察。

这回老马自己也害怕了,非常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最终动态心电图提示心跳明显偏慢,并且有时会出现长时间不跳的现象,最长达5.8秒!这就是他晕倒和摔伤的罪魁祸首。后来,项教授顺利为老马植入了起搏器。

为什么心脏“电路系统”会故障?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脏的“电路故障”发病率亦逐渐升高。这种疾病往往表现隐匿,并且很多表现如头晕、心慌、眼前发黑、记忆力减退,都不是特异性的症状,故常常被忽略。病情进展到严重程度时,则可导致突发情况如意识丧失、急性心衰发作甚至心跳骤停、猝死等,令人措手不及。但在临床上心跳慢的情况并不鲜见于非老年患者,这往往是心脏疾病影响了心脏的“电路系统”所致,常见的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

“发电机”坏了怎么办?

心脏起搏器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心脏起搏器历经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公认有效的方法,每年在世界范围内使数百万患者获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寿命。

心脏正常情况下每天要跳动10万次左右,平均每分钟60次以上,堪称“劳模”。它就像一个永动机,在人的一生中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如果心脏“打盹”了,全身的供血就会停止,其中脑对缺血尤其敏感,可表现为头晕、黑蒙,严重者甚至神志丧失,称为晕厥。如果心脏彻底罢工了,那么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心脏是如何保持永动状态的呢?心脏有缜密的电路系统,按需自主“发电”,经过“电路系统”激动心肌,使心脏收缩、泵血到全身脏器。因此,心脏“电路系统”至关重要。

心脏起搏器:给心脏重接一条“电路”

心脏起搏器是由脉冲发射器和起搏导线两个部分组成,来代替心脏故障时的“发电机”,但起搏器是按需来工作的,它忠心耿耿,每时每刻监测着你的心脏跳动情况,当监测到心脏跳得太慢时,它就冲锋陷阵,发出电信号,通过起搏导线传递给心脏,使心脏跳动。如果心脏跳动恢复了,它就退守阵地,密切监视,保证心脏的正常跳动。

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就永远不用担心心脏停跳了?”

答案是否定的。心脏不仅由发动机和电路构成,其他零部件同样需要完好无损。如果心肌本身坏了,即使再接一条完好的电路给它,也是徒劳的。同理,起搏器只针对“电路系统故障”进行治疗,不能代替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尽管心脏起搏器植入本身不需要抗凝等药物治疗,也就是说不会因为植入起搏器而额外增加药物,但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还是需要听从医生的指导,规律服药。

普通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起搏器有哪些类型?

经过数十年医学技术发展,起搏器不仅变得更小、更轻、更薄、更长寿、更生理,从磁共振扫描禁忌到磁共振兼容,而且衍生出多种类型,分别针对不同的病人。

第一种就是前文所述治疗心跳过慢的普通起搏器,是临床最常用的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和双腔起搏器,绝大部分病人需要双腔起搏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导线起搏器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则是起搏器领域的里程碑式飞跃。所谓无导线起搏器,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导线的起搏器,而且体积小,重量轻,可以直接植入到心脏,与埋在皮下的传统起搏器相比,皮肤局部无隆起、无疤痕。无形之间,心跳如常。

第二种起搏器称为皮下埋藏式心脏除颤仪(ICD),用于心脏猝死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抢救有“黄金四分钟”之说,一旦错过则生存率断崖式下跌。而埋藏式心脏除颤仪能时刻检测到具有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发生过心跳骤停而有幸存活的病人,以及患有严重心脏病、存在心跳骤停高风险的病人,就要安装这种心脏除颤仪,这也被称为救命的神器。

第三种是近20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三腔起搏器,也称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用于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同时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患者,以改善心脏功能、恢复心脏大小,改善患者症状。

哪些病人需要安装起搏器?

安装起搏器的病人中,心跳过慢占80%-90%。这里的“心跳过慢”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心跳持续慢,比如平均每分钟跳50次以下,严重者可低至不到30次/分。二是大部分时候心跳正常,但间断出现心脏停跳,停跳5秒以上会导致昏倒,有可能伴发摔伤、骨折、脑出血等。后一种情况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没发病时心跳往往是正常的,可能需要反复做检查才能捕捉到心脏停跳的证据,建议通过皮下植入心电监测装置来明确诊断。

另外,心脏增大、心功能差的病人中,约1/3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这类病人需要安装三腔起搏器(CRT),帮助恢复心脏的协调收缩,以达到改善心功能、延长寿命的目的。

最后,心脏骤停的幸存者,或医生评估后认为存在心脏猝死高风险的病人,是植入埋藏式心脏除颤仪的适宜对象。心脏骤停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就像身体里藏着一颗不定时炸弹。心脏除颤仪的作用就是在“炸弹”意外爆炸时及时阻止,关键时候挽救生命。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可一劳永逸了吗?

起搏器植入术已有数十年之久,技术成熟,手术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术后观察1-2天即可出院。但安装起搏器后,病人需要定期门诊随访,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比如剩余电量、起搏器参数等等。随访频率一般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1次门诊随访,直到电池临近耗竭。

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根据种类、模式、起搏比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而言,有效期限普通单腔起搏器7-8年,双腔起搏器5-6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有效期限”并不意味着过了该期限起搏器就不能用了,而是指起搏器至少可以使用的年限,有的病人甚至可以使用10余年。再者,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起搏器的使用寿命也越来越长了。

“医学的每一项进步,最重要的是要为病人带来获益。”项美香教授说,“希望起搏器能帮助更多的病人回归正常生活,延年益寿,这是我们医者的初心,也是责任所在。”

想找项美香教授看病又挂不到号?橙柿互动App送出5个专家号

项美香教授的专家号源非常紧俏,我们特意为大家争取到了5个专家号,将由她为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断,定制治疗方案。有需要的市民,可扫橙柿互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zshby/81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