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非洲行”纪胜
演出结束后,非洲小观众涌上舞台,和湖南歌舞团的演员合影。王忠新摄
延续10个月的“中华文化非洲行”,8月13日降下了帷幕。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
国政府范围最大、样式最多、用时最长的对非文化交流项目,它从去年11月起,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2个国家和地区刮起了猛烈的“东方旋风”。特别是今年7八月间,中国政府派出歌舞、杂技、武术三个演出团和“中国乐器”、“美丽中华”、“中国刺绣”三个展览团,分赴11国巡演巡展,并在南非、喀麦隆和加纳三国举行“中国艺术节”,国务委员陈至立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在南非的“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更是将“中华文化非洲行”推向高潮。如果不是随行采访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中华文化对遥远非洲的魅力。
国家因文化更美丽
“真的,
中国就像一朵鲜花,
散发着人类的芳香,
芳香中飘逸着爱,
那是对地球上和平的酷爱。”
这是从喀麦隆人民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作家协会主席巴斯卡尔?贝科洛?贝科洛接受采访后赠送的1本著作中,随手摘录的一段诗句,我觉得它从心底唱出了非洲人民对中国及其文化的赞叹。
如果借用“中国就像一朵鲜花”来形容“中华文化非洲行”,也非常贴切。从“中国艺术节”第一站南非开始,就感受到这个“彩虹国度”扑面而来的疯狂爱好。无论是比勒陀利亚艺术博物馆里的“中国乐器展”,还是国家剧院里湖南歌舞团的民间歌舞;无论是约翰内斯堡凯撒宫里山东武术团的中国工夫,还是开普敦艺术剧院里云南杂技团的精巧绝技……都让观众如痴如醉。
是的,国家因文化更美丽。“美丽中华”图片展以它对非洲参观者的吸引力而证明了这一点。展览通过中国当代摄影家60幅精美的作品,展现了1幅古代中国文明遗存与当代中国生活风采的立体图景。在南非,注意到1名参观者在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现代生活的图片前驻足颔首。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道:“我原以为只有南非的自然景观十分美丽,没想到中国的自然风光更加迷人,充满着东方的神秘色采。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访问中国,踏上那片奇异而伟大的土地。今天我总算在图片中看到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在加纳,看到很多观众在“美丽中华”展的1幅浦东新区照片前指导着,其中有人还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上海还是纽约?”
云南杂技团在刚果(布)的演出盛况到了“吓人”的地步。团长张建业从那里转到加纳后,兴奋地告知,一次在布拉柴维尔的一个露天广场演出,原定下午3点演出,由于音响没到,推后到6点才能开演,8千多名观众就一直不肯离去,等到开演,观众愈来愈多,从当地官员的坐位已看不见台上演出,连音响台都被挤得直摇晃,警察不能不朝天鸣枪,以保持秩序。团长感慨道:“在刚果(布)每场演出前,当地观众看到演员练习,他们都会随着练。演出后,当地孩子都竖着大拇指随着我们的车追出一里地。他们真是可爱极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意味。“中华文化非洲行”所到之处,都遭到当地华侨的热烈追捧。他们说,在这些展演中,他们不但看到了自己民族使人自豪的文化,也看到了祖国前进的时期脚步。正如加纳使馆张克远大使对说的:“中华文化非洲行其实是在非洲人民心中塑造中国的新形象。”
文化因交换更生动
今天,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存在和表达正在遭到来自全球化进程多方面的挑战。只有真正参与了文化交流,才能体会到不同的文化是多么的珍贵和必要,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是一件多么使人心动的事。
作为有着5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向为非洲人民所心仪和钟爱。在“中国乐器”展上,来自东方国度的古今乐器,可谓件件精华,个个神秘。不唯一距今约9000―7800年的舞阳骨笛,周朝发明的“八音分类法”,也有2400多年前的气势恢宏的曾侯乙编钟,和源自3000年前、现已被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资遗产代表作”的古琴等。它们向非洲人民无言地叙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一面虎座鸟架鼓前,一名女士正看得出神。她不敢相信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居然是一面鼓。当她好奇地拿起旁边的鼓槌轻轻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一击,“咚”的一声令她砰然心动,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
李小龙、成龙等华人影星,一直是非洲观众的偶像。今天,山东武术团将中国闻名于世的高强武功带来了。据该团介绍,他们于7月22日抵达赞比亚利文斯顿市的印度教礼堂演出,气势恢宏、扣人心弦的武术节目和使人叹为观止的杂技绝活,让观众喝彩不断。因坐位有限,约有600多名观众都是站着观看的,很多观众在演出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想见一见这些身怀绝技的演员,希望与他们合影,向他们索要签名。长时间做文化外交工作的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中华文化非洲行”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团长李新对说:“这就是文化交流的气力”。
文化因多样而交换,因交换而繁华。现今,世界文化的1大主题是―――创造文化的多样性。而今的“中华文化非洲行”,正是践行这个世界性的主题。记得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南非的开幕式上曾这样指出:“中华民族有着5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非洲文化艺术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及鲜明特点成为当代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中非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友好互动,相互学习鉴戒,不但有利于推动中非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而且有利于保持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确,世界文化的长河,是由许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支流融合混合而成。它们各自用创造的文化珍品,吸引歆羡的眼光,以取得文化的尊重和满足。喀麦隆,是“中国艺术节”的第二站。“中国刺绣展”在首都雅温得的国家博物馆展出时,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一对正在喀麦隆度假的法国夫妇从报纸上得悉当地正在举行中国艺术节的消息后,专门安排时间参观,并对每一件展品都仔细观看。喀麦隆国家博物馆负责人伊莲娜女士告知,许多喀麦隆人为中国刺绣的精深技艺所倾倒,希望能为自己和朋友购买一两件用来收藏,当得知展品只展不售时,他们无不遗憾之至。
心灵因文化更贴近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通途。中国和非洲,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几十年来,由于在同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彼此的心灵是相通的。因此,走在非洲的任何地方,彼此相见都会毫无障碍地热忱招呼,亲如白癜风该如何治疗故人。今年,中国政府举行“非洲主题年”活动,更是以文化作桥梁,将活动分为“请进来”―――“相约北京”和“走出去”―――“中华文化非洲行”两部份,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对“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的具体实行。而“中华文化非洲行”,在中非友好交往史上又谱写出心灵和谐的新篇章。
文化的交换的确能让彼此的心灵更加接近。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一路行走,到处感受着浓浓的亲情,那是来自于中国艺术家与非洲观众、非洲艺术家的交换互动,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感动。在“中国艺术节”最后1站加纳,这类情形从加纳文化委员会主席罗杰?黑根博士接受采访时说的那番话得到印证:“中国总理周恩来40年前对加纳的访问已成为加纳人民世代美好的回想,这充分表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十分深厚。加纳人民永久也不会忘记中国对加纳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支援,雄伟、美丽的加纳国家剧院就是中国人民赠送给加纳人民的珍贵礼物。此次中国政府在加纳举行中国艺术节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你们会看到加纳观众将以怎样的热忱来迎接中国的文化使者的。”
果不其然,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国家剧院,湖南歌舞团上午的第一场排练就在这座由中国援建的阿克拉市标志性建筑里,由于有一个节目是两国艺术家共同演出,需要加纳国家舞蹈公司的演员参与。排练很快就结束了,但加纳艺术家们看到中国舞蹈太美了,从中取得了灵感,艺术的冲动使他们顾不得礼貌,拉住中国舞蹈演员不让走,坚持要求教他们几段舞蹈动作,没想到,这一教竟教到了下午两点,加纳艺术家们认真学习的劲头让中国演员深受感动。临别时,两国的舞蹈家们就像亲兄弟亲姐妹一样难以分别。
艺术家与观众互动,是“中华文化非洲行”的1大特点,目的在于让两种文化瞬间靠近。无论是湖南歌舞团傅辽源和汪勇两位歌唱演员在南非演唱当地民歌《火车从南非开出》,还是汪勇以1首《不老的爸爸》走下台去同观众一起演唱,无论是云南杂技团让观众上台一起表演,还是“中国乐器”展让参观者自由击打弹唱,都是为了让文化更容易走进心灵,让心灵更紧密地贴近。因此,不管中国艺术家们走到哪里,当地百姓总是主动打招呼,称赞“中国艺术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