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关于“心脏”疾病,大家就会感觉一定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主要是因为对于我们而言,心脏代表着我们生命,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比较注重心脏的保护。但是对于我们健康而言有一样东西被称之为“人体第二心脏”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忽视对它的保护,从而给自己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看到这边有些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是有些人依旧在胡乱的猜测,其实这个答案就是——“肌肉”。相信这个时候的大家心里已经会有点疑惑,怀疑是我打错字了?并不是。那么为什么说肌肉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呢?
主要是因为肌肉是我们一切运动的基础,如果在肌肉不足的情况下会给我们人体的活动带来诸多不便。这件简单地举个例子,大家看电视的时候应该都有看见过见这样的桥段,因为疾病导致常年卧床休息,等病养好了以后却无法正常的行走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常年卧床,导致的腿部肌肉出现了萎缩的现象。
心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将血液输入到全身,在血液输送的过程中“心脏”则相当于是一个“泵”,但是但人体的血液离心脏这个“泵”较远的时候,流通的速度便会变慢,尤其是在下肢回升的时候有着一定的阻力,从而这个时候则需要另一个“泵”进入推送。因此人体的肌肉就成为了“第二个泵”。这个“泵”利用肌肉在进行收缩、舒张的过程,对血压造成一定的压迫,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看到这边以后,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肌肉能被称之为“人体第二心脏”了吧。因为它不仅可以维持人的正常运动,还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
如果肌肉不足的情况下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造成肌肉快速流失的的的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和运动不足。
01给老人的行动造成不便:在肌肉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老年人出现站立困难、行动缓慢、摔倒等现象,因此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老人拄拐杖、坐轮椅。
02可能会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如果在肌肉不足的情况下,由于肌肉收缩舒张的功能下降,这个时候会影响到全身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中的血样、血脂出现异常,从而引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03肌肉不足的情况下会患上肌少症:如果中老年人出现骨骼肌减少、肌肉功能减弱、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发“肌肉衰减综合征”又称之为“肌少症”。
肌少症的危害有哪些?
·导致身体机能降低;
·导致心肺功能遭受损伤;
·导致老人经常摔倒,甚至残疾;
·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锻炼人体的肌肉?
①俯卧撑:双手撑在地面上,保持身体以地面平行。进行俯卧撑运动,每天坚持3~4组,每组10~20次。如果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可以选择双手撑凳子上、墙壁、床边进行俯卧撑训练。
②椅子起立坐下(深蹲):双手交叉抱肩或者伸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从椅子上缓缓起立后在坐下,过程中注意站起用鼻子吸气,坐下用嘴巴呼气。每天坚持3~4组,每组10~20次。如果是年龄较小或身体提素质较好的可以直接选择深蹲。
③举哑铃:这里的哑铃指的是小哑铃。站立或者坐直,手持哑铃,轻轻地向上推举即可。每天坚持3~4组,每组10~20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哑铃的重量,如果没有压力也可以用其他的重物代替)
④坐姿抬大腿: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两侧(如果但是椅子后仰的话可以用双手扶住椅子),身体坐直。缓缓地抬起左腿,使左腿与地面平行且绷直,坚持5~10秒,缓缓放下,换右腿。每天坚持3~4组,每组10~20次(因人而异)。
总结:虽然说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肌肉运放肌肉的流失速度,但是平时在训练的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在蛋白质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促进身体肌肉的生长。
参考资料:
《它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严重不足时会失去自理能力……》·上观新闻·-12-28
《肌肉太少也是一种病被我们严重忽视》·光明网·-1-5
《给您推荐几个锻炼肌肉的动作》·光明网·-1-5
#每天看点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