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女婴仅1.3kg重,巴掌那么大,还是一名“先心病”患者。近日,泉州医院多学科诊疗(MDT)医护团队,利用“豆腐上雕花”的技术,为一名“先心病”早产儿施行了动脉导管结扎手术,架起了生命之桥。
早产儿体重仅1.3kg,只有巴掌大01
“巴掌女婴”患“先心病”
今年10月,泉州医院接生了一位28周早产的宝宝琳琳(化名),体重仅有1.3kg,出生不久后,琳琳逐渐出现气促、发绀,呼吸困难,只能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无法撤离呼吸机,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
琳琳因直径约4.5mm的动脉导管造成大量的血液左向右分流,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动脉导管无法闭合,肺充血及心脏扩大明显,已引起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且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针对此类病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实行动脉导管结扎。
02
手术犹如“豆腐上雕花”
“就像是在豆腐上雕花,还不能弄坏豆腐”,小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何伦德介绍,这台手术的难度非常大,琳琳出生后22天仅1.4kg的重量,每个器官都非常纤细脆弱,心脏只有鸽子蛋大小,对新生儿科、麻醉科、小儿心脏外科医生都是巨大的挑战。
经医院多学科会诊后,何伦德主任医师、施经添副主任医师决定为琳琳实施动脉导管结扎术。
医生为早产儿实行动脉导管结扎手术医生在做手术(医生供图)一场多学科“巴掌女婴”生命保卫战拉开了帷幕,小宝宝胎龄小,体重低,切口小、组织脆弱,外科医生需要在有限的操作空间中结扎数毫米粗的动脉导管,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大出血。经过多学科的密切配合,精细操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琳琳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生命体征平稳,目前良好恢复中。
何伦德提醒,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手术时间是1岁以内,手术成功后,患儿能与健康孩子一样成长。
据了解,年以来,泉州医院已经成功完成20例1.5kg以下极低体重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年12月,一名体重仅1.1kg的早产儿,被确诊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体征较平稳。该患儿是福建省小儿心脏外科体重最小的手术患儿。
该类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更多低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保驾护航。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能在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命质量。(记者尤燕姿通讯员黄丽纹)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