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已经处于下半年,立夏、芒种、小满也成过去,昨天开始进入小暑节气了,那么对于气虚体质的心脏瓣膜病人来说,不仅怕寒、怕风,还怕酷暑,因为长夏暑湿季节湿气最重,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湿重就会困脾,脾生化气血无力。从而形成“心脾两虚”的证候,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心血虚)、食少、腹胀、倦怠无力、水肿(脾气虚)等症状,都不利于心脏瓣膜病人,因此,在避免烈日炽热之时,要注意加强防护,而且不宜过于贪凉,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老幼等体弱之人慎用凉水淋浴。
年轻不是万能的,夏季应该如何防猝死?
近日,一则31岁青年副教授因劳累过度不幸心源性猝死的新闻让网友炸开了锅,关于猝死的新闻经常有报道,猝死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气一点一点被消耗,甚至耗竭了,这也是形成气虚体质的一个主要方面。现在不但疾病发病年龄年轻化,我们说的气虚体质也开始年轻化了。为什么?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的房奴也越来越多,整天疲于奔命。气看不见摸不着,就像我们银行里的积蓄一样,细水长流才能越积越多。过度疲劳就是对气的透支,就像我们刷信用卡一样,刷卡的时候可轻松了,没事,随便刷。可是刷完以后呢,就是无休止的还款。过度刷卡就会透支,账户就会被冻结。
“劳则气耗”,过度劳累就会损伤我们的气,气是我们机体的能量。年轻人追求事业成功没错,可是不能拼命工作,总要给自己留点休息放松的时间,就像一个发条绷紧了,再上发条,总是会断的。脑力工作也好,体力工作也好,都会伤精费神,总是有气的消耗,如果不及时补充,不能有一个合理的休息调节,不能有一个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气总有一天会被消耗完的,猝死就可以说明这一切,所以,我们不能用身体去换事业,而应该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心脏瓣膜病人防猝死更是如此。
气虚的心脏瓣膜病人不能过多睡觉
长昼酷暑是长夏的主要气候特点,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晚睡早起。睡眠建议时间为晚上22:00-23:00入睡,早上5:30-6:30起床。由于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夏日午睡,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改善脑部供血,增强体力和机体的防护能力。但午睡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气虚体质的表现就是感觉疲倦、乏力,老觉得精力不够。这是因为气不足了,身体里储藏的能量也不够了。
往往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认为是不是休息不好睡觉不够造成的,所以很多人想当然地觉得气虚了就应该多睡觉,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知道气的特点是运动的,总睡着躺着不动,气就不能正常地舒展运动,气的运行就会减慢,自然就不能正常地到达各个脏腑器官;而且四肢不运动,首先伤及的是脾胃,脾胃是气的生发之地,脾胃受损了,气的来源自然就受到影响,。所以气虚体质的心脏瓣膜病人人睡觉也要适度,不能过多,应适当运动。
气虚的心脏瓣膜病人找到“法宝”了
在广慈中医的门诊中,曾遇到一位方老太太,62岁,原来心脏瓣膜病,还有高血压病,一直在服用降血压的药,进入夏季以来老感觉身体不好,很虚,多走点路就上不来气。家住在四楼,一上楼总要上一层歇歇,上一层歇歇。身体越来越不舒服导致她经常发脾气,不爱说话,只要周围的人说话说多了,老太太听着就心烦。这一发脾气可好,把家里人上上下下弄得围着她转。所以老太太的女儿多方打听下找到了广慈中医,通过分析这是典型的气虚体质,还偏于心肺气虚。患病时间久了以后,本来就会耗伤机体的气,气本来就不足,所以就不爱说话。肺气不足,就会出现走路多点就觉得气不够用的状况,上楼也总要歇一歇。这个时候服用中医古方同时用黄芪和灵芝煮水喝养心调肺、行气活血,增强心肌自愈力,解决心脏瓣膜问题、气虚问题。
服用一个疗程,她女儿就打电话来说病情好转了,方老太太心情好了、不发脾气了,上楼也几乎不喘了,继续服用中医古方到三个疗程,惊喜得发现不吃降压药,血压也接近正常了,让他们做心脏彩超复查,心脏瓣膜问题也无碍了,女儿说:“这次真是找到法宝了。”
对调养气虚的心脏瓣膜病人有奇效的四味果蔬
大枣,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的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体质的心脏瓣膜病人宜大枣煨烂服食。
樱桃,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葡萄,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本经》说它益气倍力。《滇南本草》说它大补气血。《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因此,气虚体质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花生,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图说》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且以水煮花生食用为妥。
广慈中医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