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瓣膜病引起心脏异响中医辨清如何更有效治疗

如果把心脏比作发动机,发动机一旦老旧了,开起来会响很多。心脏也一样,只是出现了异响,需要医务人员来辨别,医学上称为杂音,就是心脏里面瓣膜病变引起。心脏瓣膜病的杂音主要是跟心脏瓣膜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哪一个心脏瓣膜受累有一定关系,到底是狭窄还是关闭,杂音也是不一样的。

以二尖瓣疾病为例,如果是二尖瓣狭窄,一般都是在舒张期,在二尖瓣听诊区能够闻及杂音,杂音往往比较响亮一些,如果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往往是在二尖瓣听诊区的心脏收缩期杂音非常响亮。如果是主动脉瓣狭窄,主要是在收缩期能够听见杂音,当然是在主动脉瓣听诊区,如果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那主要是在主动脉瓣区能够听见舒张期的杂音。

再有就是三尖瓣,一般在胸骨左缘三、四肋间能够闻及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一般是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第三肋间这样一个位置能够听见杂音。所以,对于心脏瓣膜病的杂音主要是看哪一个瓣膜有问题,再有就是看狭窄还是关闭不全。这就需要人们提高警惕,及早选择更好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引发心衰。

出现了心脏瓣膜杂音到底该怎么办呢?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想要确定有详细系统性的检查来确诊,比如心脏超声,也叫心脏超声图,它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瓣膜的情况和瓣膜的结构,以及整个瓣膜病对心脏的影响,这就是相当具体的了。接下来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了,在诊疗的过程当中,很多的老年人还是不喜欢去做手术治疗的,因为在老人固有的思想当中,认为手术会大伤元气,所以很多的老人做完手术之后,好几年都缓不过来,总是觉得浑身都没劲儿,提不起来精神。于是,很多人就会选择相对保守的中医方法来治疗。

中医辨清老年之音,“听”出瓣膜病,抓疾病本质调治

古代没有各种检查的仪器,中医也能辨清老年之音,“听”出瓣膜病来,因为心功能不全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呼吸系统负荷加重,表现为肾不纳气,声音听起来低沉急迫,许多经验丰富的医生往往能够根据老年病人嗓音的改变“听”出瓣膜病来。而且中医诊断疾病的思想依据还有“有诸内必形诸外”,历代中医通过长期的望、闻、问、切四诊临床实践,总结出人体生理病理情况下各种表现的规律,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诊断体系即辨证体系,为疑难心脏瓣膜病的诊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病难病靠中医,是疗效显著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瓣膜病患者体内出现一定的变化,外在的就能表现出相应的现象出来,就是症状或者体征。比如说胃气上逆的时候,就会出现嗳气、呕吐这些症状;当肺气上逆的时候就会出现咳嗽、喘息;当经络闭阻的时候就会出现疼痛,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简单的“有诸内必形诸外”,这些都很好理解。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就不一样了,体内虽然出现了一些病理变化,但是没有出现一般情况下应该表现出来的疾病信息。体内变化了,外边没有表现出来,从这个上看的话,就好像违背了“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规律,其实仍然没有违背这个规律,只是说病情更加复杂而已。

中医治疗心脏瓣膜病,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人体的形体组织及五官九窍都可纳入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系统,通过经络的联系,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气血津液得以运行畅通。所以,用了广慈中医的古方古法来治疗心脏瓣膜病,在数个疗程之后,心脏瓣膜的杂音也开始不断消除了。

多瓣膜有吹风样杂音引起重视,选对方法取得理想效果

曾有一位53岁的郑先生,胸中满痛5年之久,加重一个月,主要症状表现有胸闷,满痛,咳嗽气促,咯黏痰,气短,乏力,汗多,头晕,神疲倦怠,食欲减少,看舌象舌淡暗,苔白腻,检查出来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脏彩超显示三尖瓣中度返流,肺动脉瓣中度返流,二尖瓣、主动脉中度返流;肺动脉压增高,平均肺动脉压84mmHg,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

找到广慈中医门诊治疗,经过专属的中医分析,辨证为肾阳亏虚,寒饮内停,因为内饮留在肺里,所以出现咳嗽气促,咯痰,饮攻于心,则见心悸、胸闷,肾元虚于内,则气短乏力,头晕,神疲倦怠。通过广慈中医系列古方中的专属膏滋剂和丸剂整体辨证论治,温阳利水,温肺化饮。一周后心悸减少,咳嗽减轻,痰减少。

一个月后胸中满痛没有了,症状缓解,三个疗程后复查心脏彩超:三尖瓣轻度返流,肺动脉瓣轻度返流,二尖瓣、主动脉轻度返流,平均肺动脉压42mmHg,瓣膜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也听不到了,继续巩固两个疗程后病情得到了更好的逆转,终于不用再吃药,郑先生无比开心,还推荐了一个病友来调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xgyy/815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