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良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社会可能立马就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s://m.39.net/pf/a_5270056.html

对话·张维良

以下为采访摘要

音乐人,没有底蕴走不远

△张维良

一身黑色t恤牛仔裤,黑色双肩包,戴着黑色鸭舌帽和墨镜,张维良的出场方式,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张维良,笛箫演奏家、作曲家。年生于苏州,8岁开始学笛。他是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也是国际乐坛上重要的中国笛箫音乐文化符号人物之一。早在年,张维良就录制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改编的古曲《秋江夜泊》、《梅花三弄》等,成为经典广为流传。同时走进了著名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视线,在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中担任独奏。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他还担任了大型团体表演《自然》配乐的作曲及笛箫演奏。

△年6月25日苏州湾大剧院张维良《梦境》独奏音乐会

今年,张维良从艺50周年独奏音乐会《梦境》在全国多地巡演。巡演最后一场在他的老家苏州,我们跟随他来到了这里。

△张维良为小演奏家们指导《苏州湾》

正在排练的《苏州湾》,是张维良专门为家乡这场音乐会创作的,改编自他年第一首创作的曲目《太湖春》。这一次,张维良要带着60位小演奏家和学生们在太湖湖畔苏州湾大剧院的舞台上合奏。

张维良:从年到年,我走遍江浙每一个乡镇。每到一个地方,我就跟当地人学比如苏州评弹弹词、上海沪剧、江浙越剧、无锡的锡剧,包括昆曲我都学了。我现在所有创作的元素,大部分都脱胎于这些古老的音乐。对我来说,音乐上的母语,我觉得还是要回馈到自己最熟悉的母语上。田川:第一次听笛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它怎么就吸引您了呢?张维良:六十年代有很多限制,当时我们的文化艺术比较匮乏,可表现的东西不太多。我父亲说小孩子都要学一样技术,要有手艺。我们家有四个孩子,大哥比我大十几岁,那会儿已经上大学了,做了老师,二哥是木匠,姐姐是裁缝。我问我爸,我学笛子行吗?他说为什么要学笛子?我说笛子好听,而且它短小,往书包里一放,在学校休息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吹一吹。田川:我听过一个您分享自己求学拜师的故事。您说自己拿个小马扎,从苏州坐12小时船到杭州。因为太早,你就步行到老师家,一个是因为时间正好合适,另外也可以省点钱,再加三分钱就能吃一碗面。张维良:对,那是年后的事情了。中国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不仅教我笛子,他还跟我说要懂得文史哲理,数理化,律学,声学,考古学等十三门课,这些都跟吹笛子有关。你不能光吹笛子,只是一个艺人你是吹不到很好的。其实那个时候我还不能完全听懂,因为太深奥了。我很幸运跟赵松庭老师学习的那些年,很重要,那是我的萌芽时代。他讲完一遍,你是不会忘记的。我现在也是老师,在大学教了四十年了,我觉得不止是十三门,开二十三门课也不算多。我经常跟学音乐的人讲,没有底蕴是走不远的。要学会看书,思考问题,包括观察社会。

△张维良为演出做准备

距离演出还有4个小时,剧场的灯光一直达不到张维良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把所有的曲目预演一遍,现场声音位置、琴谱的摆放、主持和演员走位等等,他都要亲自确认。张维良说,这是专业演奏的“标准”。

田川:您今天下午排练了多长时间?张维良:两三个小时。田川:我看编导发给我的彩排视频,现场调度都是您一个人完成的,每次都是这样吗?张维良:我喜欢严丝合缝,演奏的音乐是民族的,但规矩应该是国际的,都是一样的。

△张维良《梦境》音乐会

张维良:作为从事音乐的人,应该如何去思考音乐的发展或创新?如果没有原创,没有创新,就相当于我们一辈子只吃一种菜,那菜再好也是不行的。听民族音乐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去理解。20世纪后半叶有很多中国特殊的标题音乐,都是影射让你去寻找那个东西,音乐里是没有的。比如《梦境》,你半闭眼睛听到的砰砰砰,相当于你心脏的声音。一两个小时听下来,你觉得这是我今天最好的一次休息,这就是音乐起到的作用。

张维良:《乐春》是一首西洋管弦乐队和笛子合奏的曲目,采用了东北民谣。田川:我很喜欢这首曲子。您之前跟我讲曲子里有秧歌元素,我听的时候就在想,秧歌是不是就是我的音乐母语,是我的根。可能我并不知道,但我毕竟出生在东北,所以这个元素可能就在我的血液里。听到这首曲子的那一刻,我才反观自己,我和家乡,我和家乡音乐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它可能一直在滋养着我们,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张维良《梦境》音乐会

张维良:人类不能没有音乐。有的音乐是有意义的,有的是没意义的。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社会可能立马就变得十分冷漠。所以音乐是要被人们去仔细聆听的,通过音乐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很忙,但我想建议你,回到家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我有好多朋友,不论是西方的、欧洲的,还是中国的,我注意到他们回到家风衣还没脱,鞋还没换,就先把音乐打开了。田川:他们听什么呢?更多的是西洋音乐、古典音乐吗?张维良:原来是听西洋音乐,现在也听我的音乐了。我跟西方朋友说中国音乐你可以听一听,试试看。他听了以后觉得非常好听,他说“我觉得听中国音乐,要泡上一杯张教授您送给我的绿茶”。

△张维良

田川:八十年代初有很多西方文化涌进中国,您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大量西方音乐和乐器,您会好奇或反过来质疑自己的乐器吗?张维良:是的,曾经质疑过。长笛我也能吹,但我还是觉得竹笛更美,因为它更通中国人的人心。但是我们有大量内容的缺失,比如没有完备的理论,如何去分析一个作品,如何看待音乐作品的表现……这些我们都没有。进入音乐学院后开始接触到西方音乐,我觉得它确实非常完美。当时分宿舍的时候民乐系没位置了,就把我分到作曲系宿舍。宿舍里放了一架破钢琴,作曲家曹家韵是我的老同学,他上来直接就弹了一首《黄河钢琴协奏曲》,把我吓傻了。田川:这么宏大。张维良:对,我当时连钢琴都没见过。我们是上下铺,他弹完以后我说“哥们能不能再弹一遍?再弹一遍我站边上看”。那种激动和冲动,我觉得现在的小朋友少太多了,感觉他们见到什么都不在乎。田川:因为现在能见到的东西太多了,也太容易了。张维良:太容易了,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要去解决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能把你震住的东西,最可怕的是把你震住的是“炫技”,对我们进步的、创新的东西反而是麻木的,不看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xgyy/816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