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46岁的李女士听人说,多吃鸡蛋可以补充体力。她便坚持吃鸡蛋,从每天早晚1个鸡蛋逐步增加到1天5个鸡蛋。早晨1个水煮鸡蛋,中午3个炒鸡蛋,晚上1个荷包蛋,她就这么吃了约5年。最近她突然感到胸口疼痛,去医院一查竟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
医生提醒女性经期期间的雌激素可以起到保护血管作用,而李女士绝经很早,雌激素减少造成血管保护下降,而她每天吃5个鸡蛋,更是给心脏埋下了隐患。
虽然医学研究表明是否患心脏病和吃鸡蛋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量,鸡蛋中的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对于那些有家族高胆固醇史的人来说,应该适当限制鸡蛋的食用量。一般成年人每天最好不超过2个鸡蛋,老年人每天最好不超过1个鸡蛋,像李女士这样的身体情况更不宜多吃。
2燕窝雪蛤换着补,不料吃出乳腺癌为了美容养颜,罗女士每天燕窝雪蛤换着补,如此坚持了两三年,谁知却因为雌激素摄入过量,患上乳腺癌,无奈被切除了右侧乳房。
医生提醒许多补品和营养品食用后之所以能美容养颜,大多都是因其含有雌激素,但雌激素并非人人都可随便“补”的。比如燕窝和雪蛤中都含有激素,有滋阴补肾养颜的作用,但未成年女孩过量食用可能导致性早熟,而成年女性过量进补燕窝和雪蛤,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等肿瘤的风险,特别是那些遗传易感性患者,食用后风险更是会进一步增加。
3本想喝鹿茸酒壮阳,结果喝成“痿哥”45岁的黄先生一次在一个中医朋友家喝自制的鹿茸酒,之后他感觉效果非常明显,于是黄先生便向朋友讨教了泡酒的方法,买来上好的鹿茸泡了一大坛酒,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喝一杯。没过多久,黄先生经常头晕、面目浮肿,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不行了”……到医院就诊时,黄先生仍纳闷不已:“不是都说鹿茸是最好的壮阳药吗?为什么我喝了反而不行了呢?”
医生提醒鹿茸是“补阳第一药”,可用于治疗精神不振,眩晕,耳聋,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等。但是,即使是虚弱的人,服用鹿茸也应该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增加。黄先生属于虚劳羸瘦之人,骤然大量服用,补阳过急,反而导致出现头晕、口鼻出血、头面浮肿等不良反应。而且过量食用这种大补药,补阳过强,反而损伤身体元气,导致阳气衰竭。
4大补虫草,男子掉发失眠37岁的徐先生在商场花了5万元,买了一些品质最好的冬虫夏草,每天炖滋补汤。两个月后,他渐渐发现自己经常掉头发,晚上也睡不安稳,心里总是燥热不安,偶尔还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医院就诊,医生发现他体内湿热重,是吃冬虫夏草滋补不当所致。
医生提醒冬虫夏草是名贵中药材,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但是滥用虫草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当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发时,就会引起麻烦,例如出现荨麻疹等皮疹或引发哮喘等,严重的可造成肾衰。而且从中医来说,虫草属于性温的药材,所以对于一些热症就不太适合,也不适合在发热时食用。体质不虚的人服用可能会上火,严重者还会导致心慌气短、烦躁、面部红斑及四肢浮肿等症状。
小帮加点料
喝太多牛奶有什么不利影响?
牛奶的养生保健价值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如果喝太多牛奶的话,不仅不利于补钙甚至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对牛奶的摄入应该注意适量原则。专家解释:动物性蛋白质喝越多钙流失越快。因为钙质的吸收和磷是相对的,牛奶的钙含量比母乳高出3~4倍,问题是,牛奶中磷的含量太高,影响钙的吸收。
此外,过度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也危害身体健康!
补充微量元素虽然很重要,但过量的补充反而有害身体。例如,健康的人体其实对锌的需求量很低,如果宝宝补锌太多,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感染其他疾病。铁补多了也会导致中毒,据临床统计发现,急性铁中毒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当儿童过量口服铁剂后,1小时左右就可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甚至面部发紫、急性肠坏死或穿孔,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而导致死亡。所以儿童补铁、锌一定要在医学检测之后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年轻的父母别盲目听信广告给孩子乱补药物。
身体呈亚健康状态,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能放松,两重因素影响下,补充维生素成了很多人的必修课。“补维生素就是吃水果、蔬菜”、“补点维生素总没坏处”等观点非常普遍。维生素虽好,过量同样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滥补维生素,甚至会引发中毒!
如何正确滋补任何补品都有一定的适合人群,并不是每个人吃了都有效。同时,再有营养的东西,如果过量食用或食之不当,也会对人体有害。
而且不要抱着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中医药理学认为,药无贵贱,对症即行。
例如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音低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泻或便溏、易出汗、怕风寒、感冒、脉虚或无力等症状。可以选择价格较高的人参、太子参,也可以选择平价的有黄芪、山药、莲子等药材食材。
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暗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可以选择补血药物贵的有当归、阿胶、何首乌等,也可以吃红枣、动物肝脏、黑木耳等补血。
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滋补品,这样才能补得受益。文章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朱恺
其实,无论再好的补品,都要掌握好度;而对普通人而言,最好的是规律饮食,加强锻炼,不可盲目听信某些商家的宣传而过度进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