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琴:护士提高情商改善职场人际关系,点击下方直接预约。
医院感染状况(一)
医院感染率:
国内的文献报道,医院感染率为4.5%-11.4%。
(二)
医院感染暴发:
调查表明,医院感染的暴发事件中,医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
院感暴发发生的病区比较
二医院感染暴发频繁的原因(一)
新生儿院感控制规范缺位
目前仅有《院感感染控制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缺乏新生儿这类特殊人群院感防控指南或法规
(二)
院感制度老化,未能适应新形势
(三)
个别医疗机构感控意识不强,发现不及时,控制不给力
(四)
工作繁重,手卫生依从率低,交叉传染风险高
(五)
消毒不及时、不到位,隔离措施执行力不够
1.配奶操作有污染,奶瓶、奶嘴消毒、保存不合格
2.新生儿在沐浴时发生交叉感染,如沐浴用品、操作台、沐浴时的护垫、游泳桶、游泳圈等共用中消毒不及时,或未达到消毒与隔离的要求
3.诊疗用品如暖箱、呼吸机面板和管路、监护仪等的消毒不及时、不到位
(六)
常用消毒剂对肠道病毒无效
三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影响举例:西安交通大学新生儿事件对全国各地新生儿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新生儿病区存在的主要院感风险(一)
病区面积
新生儿病房及NICU面积与收容数量不匹配,床单位面积及床间距太小
(二)
分区管理
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未分区管理或分区不明确
(三)
手卫生
手卫生设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落实不到位
(四)
物品管理
奶具清洗及管理不规范
温箱/呼吸机管理不到位
患儿衣物及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及时
五新生儿人群的特殊性新生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
而早产儿上述功能更差
六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一)
患儿
胎龄、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异常产程、孕母在妊娠期间患感染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如室缺、房缺等,由于肺循环压力增高、肺部血管充血,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与正常新生儿相比难以治愈。
异常产程:难产、产程长、产伤或羊水早破等,婴儿就易在产时遇到感染威胁。国外报道,Apgar评分低于8分的医院感染率明显升高。孕母在妊娠末期产前患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均大大增加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二)
医务人员
侵袭性操作多
与公用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
医院编制少,工作忙,未进行前瞻性监测
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七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与病原体(一)
主要感染部位
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呼吸道、口腔、眼
(二)
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链球菌、产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主要均为条件致病菌
病毒:肠道病毒
八新生儿院感管理的对策(一)
环境管理
1、病房分区: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内设新生儿病室、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2、必须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备。
3、无陪病房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90公分。
4、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为55-65%。
5、有陪护病房应一患一房,且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6、门、门把手、窗台、墙、桌椅、台面清水擦净,消毒液擦抹,每日1次:如有污染,随时擦洗。物表非致病性细菌总数≤5cfu/cm2。
7、婴儿床、暖箱、蓝光箱、辐射台每日清洁,如有污染,随时擦洗;用毕终末消毒,清洁保存备用。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听诊器、雾化器每个患儿专用一个,患儿出院消毒后备用。
9、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II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2次、每次30分钟,开窗换气2-4次,每次15-20分钟。
10、地面保持清洁,每日消毒湿拖2次,拖布一次擦地而不超过20米,或一房一拖布。如有病人分泌物等用消毒液湿拖2次清水擦净,不同病区使用不同拖布。最好以不同颜色区分,如清洁区用蓝色,污染区用红色,抹布也可以这样分开。用后清洁、消毒、晾干、保存。
11、墙面、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12、雾化吸入器,呼吸面罩,氧气面罩,体温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二)
工作人员管理
1、新生儿病房设缓冲区、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2、工作人员至少每年健康检查1次,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工作人员进入病房需更换专门工作服、换拖鞋、戴帽子,如离开病房需换鞋、更衣或在工作服外加穿白大褂、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定时更换清洗,如有污染,随脏随换。拖鞋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4、工作人员上班更衣后,护理前、后必须用洗手液及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定期抽查作细菌培养。手消毒要求培养非致病性细菌总数≤5cfu/cm2。。
5、医生查房检查、护士治疗护理每一个患儿前应用手消毒剂擦手,或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配奶及侵入性操作时,再戴口罩。
6、查看护理顺序:非感染区→感染区,辐射台上患儿→暖箱中患儿→婴儿床上患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足月正常体重儿。
7、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洗手和手消毒。
(三)
对患儿的管理
1.患儿分区管理
2.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
对家属的管理
1、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实行无陪伴制度。住院及留院观察患儿入住新生儿科后即由科室护士24小时陪护,不需家属陪护。
2、每天家属可在洽谈室等候了解病情变化,原则上不安排家属进入病房探视。若患儿病情特殊需家属入病房探视者,可安排1名直系亲属,换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洗手后,在本科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病房。
3、患儿入院及出院时,由1名直系亲属,换鞋、穿隔离衣后在洗澡间与护士交换,并在患儿入院、出院登记本上签字。
4、进行健康教育:如母乳喂养只是宣教、母乳的取得与保存、新生儿生活环境要求、新生儿护理常识等。
(五)
其他
新生儿重点院感事件防控——肠道感染
新生儿院感常见事件防控——鹅口疮
呛奶、窒息应急演练
医院感染暴发的早期警告与报告
1.当同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如同类病例3-4例)时,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情况。此时,临床科室的临床医生、护士应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卡》。
2.医院感染管理科。
3.检验科有关人员发现预警病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
4.医院感染管理科初步核实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表》
5.报告主管院长,并立即组织本院感染控制专家组进行确认与处理。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风险高,医院医院感染暴发后果极其严重,影响巨大,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面对医院感染暴发频出的现状,邓教授最后送给所有人四句“锦囊妙”计:
心有“零容忍”!
及时去现场!
那里有真相!
如实报告,一起分忧!
来源丨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