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正确的选择心脏术后漏斗胸的Wang手

当心脏病与漏斗胸合并存在时,如果第一次手术没有对漏斗胸同时做矫正,则使患者不得不面对第二次的漏斗胸手术。此时患者纵隔黏连严重,如果采用普通的Nuss手术,会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如果经正中切口实施Wang手术,则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原切口,避免新疤痕出现,而且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从而使Wang手术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心脏手术一般均采用标准的正中切口,该切口位于胸骨正中,做切口时要将胸骨从正中锯开。这样的切口对心脏各部位都能很好显露,但术后会有一个长的位于正中的手术疤痕。这将影响术后的美观。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心脏病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即便有长的难看的术后疤痕,病人一般也不会过于纠结。相比之下,如果以同样的切口完成漏斗胸手术,尤其当有更隐蔽更短的切口可以选择时,几乎没有人会愿意接受这样的大切口。因此,从正中切口完成单纯的漏斗胸手术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正中已经有了长的手术疤痕,而依然要在两侧胸壁隐蔽的部位做新切口去完成漏斗胸手术的话,就显得很不合适了。

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主要见于心脏病合并漏斗胸的患者,当只做心脏手术而未做漏斗胸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即原本没有漏斗胸的患者,在心脏手术后出现了新的凹陷畸形。这两种情况发生原理不同,但处理的原则基本相同。

正中切口完成心脏手术后,除了术后的手术瘢痕外,一个重要后果就是纵隔的黏连。对于传统的Nuss手术来说,钢板要想从胸骨与心脏之间穿过,黏连将使难度陡增,而且会有很大的风险,最主要的风险是损伤心脏导致的大出血。另外,对于前胸壁的凹陷来说,凹陷底部的黏连不但可能加重凹陷,而且往往是术后凹陷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不管是从手术的安全角度,还是从手术的远期效果来看,充分地分离松解黏连,是此类手术中一个非常必要的操作。

要想对正中存在黏连的纵隔进行分离或者松解,会有多种方法,对于那些只会做Nuss手术的人士来说,可能会在经两侧胸壁切口的胸腔镜下完成分离,但这绝对不是安全的、能够轻易完成的操作。操作得不太熟练的话,很可能直接将心脏损伤而酿成严重后果。正是因为这样做的难度和风险,使得绝大多数外科医生不敢轻易实施这样的手术。

其实,对于正中手术过的纵隔来说,最安全的方法显露径路是正中切口。此处离纵隔黏连的部位最近,因此显露最直接也最简单。一般的做法是沿剑突下直接做分离。这样的操作没有太大的风险,也没有太大难度,因为在二次开胸的心脏手术中,这种方法几乎是最基本的操作。只要有一定的经验,就可以很安全地完成。

对于高位的胸骨后黏连,如果剑突下距离较远无法分离的话,则可以直接将陈旧疤痕的上半部分切开,然后从胸骨两侧直接向胸骨后做游离。如此操作难度较大,只要掌握了技巧,同样相当安全。

正中切口的疤痕存在,为纵隔后黏连的游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对于没有做过心脏手术的患者来说,这样的操作是无法让人接受的。但是,正是因为做了心脏手术,正是因为正中已有现成的切口疤痕,使得经这些疤痕完成切口的操作成为可能,没有人会因为切开疤痕而抱怨。相反,患者会因为避免了新的切口而万分感激。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正中已经存在了陈旧性手术疤痕的操作中,从正中完成漏斗胸手术可以有诸多的益处:

1,可以避免侧胸壁做额外的新切口。

2,可以方便对胸骨后黏连的游离。

3,如果手术方式选择得当,会有优于Nuss手术的效果。

正是因为从正中实施手术有如上的益处,使得该路径成了几乎唯一正确的选择。那么,究竟哪种手术可以经如此路径完成操作呢?Nuss手术肯定无能为力,如果除此之外没有更好选择的话,Wang手术几乎成了唯一选择,而且可以肯定,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其实我们完成的第一台Wang手术恰好就是在这样的手术中完成的。该患儿为男性,3岁,术前有先天性心脏病伴漏斗胸。我们实施手术前1年,医院完成了经正中切口的室间隔修补术,当时并没有做漏斗胸矫正。第一次手术后,患儿前胸壁的凹陷明显加深,而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医院完成了漏斗胸手术。在做术前讨论时,我们充分权衡了两种手术的利弊,最终做了第一台Wang手术的尝试。事实证明,我们做出了唯一正确的选择。在手术中,我们沿切口下端切开手术疤痕,切口挺大,显露挺好,手术轻易完成。此患儿术后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随访多次,效果满意。

(王文林,医院胸壁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后,工作aifu,







































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zshzl/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