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集中带量采购前,心脏支架平均价格高达1.3万元,进口支架价格更是接近2万元左右,群众对高昂的价格反映强烈。年1月,心脏支架集采落地,平均价格降至到元。
三年来,已经累计有超过万患者植入了中选心脏支架,占心脏支架使用量的95%以上。
今年80多岁的向东林老人是湖南省第一例使用国家集采中选冠脉支架的患者。年1月1日凌晨,向东林老人突发急性心梗,被家人紧急送医院,随后医生为她实施了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每根支架元。三年多时间过去,记者再见到向东林时,老人生活状态依然良好。
患者家属张何志:我妈妈做完这个手术以后,心也不慌了,心情也好了,吃饭也有胃口了,也是减轻我们做子女的负担。
医院目前每年实施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就达多台。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了降价后的支架,心梗治疗的负担明显减轻。
湖南省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医师鲁邦福:在集采之前,做一个支架植入手术,一个病人平均费用至少要三万到四万之间,现在总费用包括造影一起,只花一万三千多,医保报销之后,患者只要出六千到七千块钱左右。
按国家医保局规定,各地可将心脏支架集采节约的医保资金按一定比例由医疗机构留用,让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共享改革红利。
湖南省医院副院长吴勇军:通过结余留用这种方式,医院以后,我们通过考核的这种办法,返还给了我们的临床医疗团队,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变成阳光下的收入以后,整个医疗服务团队给老百姓服务的积极性也是明显增强。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介入手术能力
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一旦发生了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严重的会导致心肌的坏死,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随着心脏支架集采落地,随着耗材价格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能更加便利地开展此类手术。
在湖南省医院,今年54岁的贺卫东每隔三个月就会前来复诊。年1月,贺卫东因持续胸痛被家人紧急送医,经确诊为急性心梗,医生马上实施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但在以前,双峰县的医疗机构却因为硬件设备不足、心脏支架昂贵等原因无法开展此类手术,急性心梗患者医院。
医院常务副院长王刚:以前我们急性心梗的患者,在我们这边不能做介入手术的时候,只有外转到娄底、长沙这些地方去,路途可能要一两个小时。路途上面的风险,还有最后患者的预后都非常不利的。
年8月,医院介入医疗中心成立,也是该县第一个能够开展这类急救的医疗机构。
医院常务副院长王刚:由于集采政策落地,支架也这么便宜,对医院来说压力也很小,对老百姓来说压力也很小,我们现在是24小时都能开展支架手术,对急性心梗的患者,我们现在的抢救成功率,还有病人的恢复、预后都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患者贺卫东:开通介入治疗中心,才能有这个抢救的机会,不然我要是转诊的话,那就不一定我这个命还在。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从全国来看,集采后,开展心脏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疗机构从年的2余家增加至年的余家,其中二级医疗机构从家增加到近1家,这与近年来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县级胸痛中心能力建设的努力分不开。急性心医院就能做支架植入手术,在挽救生命的赛跑中抢回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
中选品牌覆盖国产和进口主流品牌满足临床选择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开的数据,年首轮集采的中选企业既有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国际知名企业,也有微创、吉威等国产大品牌。年协议期满后的接续采购中,中选企业从8家扩大到10家,覆盖国内外主流企业产品。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由于进口和国产主流心脏支架均中选,且价格在同一区间,医疗机构原来使用的品牌基本不需要更换。
为了了解集采前后临床使用的情况,记者来到了中医院。年,这里进行了例心脏支架手术,其中多例是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的急诊介入治疗。在介入导管室,记者发现,医院一共配备了7个品牌的支架产品,其中,三种是进口支架,四种是国产支架。
中医院副院长杨伟宪:那么这些支架在集采前,也是我们常态化常规工作当中使用的支架,所以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还是能够满足我们临床的这个需求的,从临床上我们的反馈来讲,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等也没有听到太大的变化。
集采落地初期,由于市场格局调整,曾出现过局部地区部分产品供应不及时的情况。目前,记者注意到,在每个品牌的柜子里,从针对小血管的直径为2.25mm的规格,到针对主干病变的直径4.0mm的规格,再加上不同的长度,同一款产品配备了几十种型号。
中医院副院长杨伟宪:因为在集采初期可能存在一些供货问题、个别供货商的问题,但到目前已经三年了,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所以我们总体供货还是能够保证临床的这种需求的。
集采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监管系统更加严格
冠脉支架集采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挤压的是包括流通环节在内的水分。除了价格,大家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