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风湿”,大家就觉得“一到刮风下雨天,腰腿膝盖疼”就是风湿病,其实这是骨关节炎所致,确实属于风湿免疫科的,但是风湿免疫科不仅仅是风湿骨痛。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临床发病率高,累及各个器官系统,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病)、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可以算是内科里的“疑难杂症科”。
说起“风湿”“关节炎”等字眼,许多人经常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而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一字之差,但在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症状和治疗上有很大区别。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这两种疾病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病症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关节肿痛、晨僵起病,四肢多个关节受累,最终破坏关节结构,致关节畸形,患者残疾而丧失劳动力。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
发病情况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全世界患病率平均1%左右(0.3%~2.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常在40~50多岁发病,以中年女性多见。
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病因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普遍承认。具有HLA-DR4和DW4型抗原者,对外界环境条件、病毒、细菌、神经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的刺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侵袭机体时,改变了HLA的抗原决定簇,使具有HLA的有核细胞成为免疫抑制的靶子。由于HLA基因产生可携带T细胞抗原受体和免疫相关抗原的特性,当外界刺激因子被巨噬细胞识别时,便产生T细胞激活及一系列免疫介质的释放,因而产生免疫反应。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也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临床区别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类风湿在关节的表现,可分为:(1)全身型:表现为发热,随体湿升降而时隐时现的皮肤疹,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等,关节炎出现较晚。
(2)多关节型:表现为指、趾等小关节的进行性、对称性的肿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可发展到大关节。(3)少关节型:表现为膝、踝、肘等大关节的肿痛和活动障碍。类风湿在活动期找不到链球菌感染的证据,但X线摄片可发现关节畸形,其后遗传也以关节畸形为主。2、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在关节的表现,症状主要有:(1)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多发性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的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且具有游走性的特点。(2)风湿性心脏病:表现为心慌、气促、呼吸因难、心脏杂音、心力衰竭等。(3)风湿性舞蹈病:表现为四肢和面部的不自主快速运动。此外,还可出现风湿性皮下结节、皮肤红斑、肺炎、胸膜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关节畸形少见。如今,RA的传统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手段。由荣昌生物制药(烟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新药“泰爱”是攻克这一顽疾的“新型武器”。“泰爱”通过抑制BLyS和APRIL这两个生物活性分子,阻断B淋巴细胞的增生和T淋巴细胞的成熟,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研究。期待泰爱早日上市,为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