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一场大病往往伴随着巨额的医疗支出,而医保顶多只能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根本无法覆盖大病的治疗费用,这时候重疾险就能发挥作用了。
重疾险创始人巴纳德医生说过:“我们需要重疾险,不是因为我们会死,而是想好好活着。”
一般重疾险分为几大类型
消费型VS返还型
消费型重疾险,就是纯消费,不带有储蓄或返还功能,保费只有在生病时才会赔给你,没有出事的话,所有保费就等于被“消费”掉了。
返还型重疾险就是储蓄型重疾险,需要固定缴费满一定年数,中间不能断,不然退保损失很大。费用比消费型高,有病保障,没病的话合同到期还可以返还保费或相应的金额。
听起来貌似很划算,没出事,保费拿回来,相当于没花钱买保险啊。
但是,你以为保险公司会补贴你钱吗?这些钱都是你自己的,保险公司只是摇身一变,换个方式给你罢了。而且,雁过拔毛,保险公司从中也会赚你一笔的。所以,如果不是有特殊需求,不建议买返还型的重疾险。
定期重疾险VS终身重疾险
定期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也分一年期和长期,一年期的重疾险每年续费,长期重疾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10年、20年、30年等,好处就是费用较低,缺点就是有可能因为年纪增长、身体状况等问题不能续保。
终身重疾险简单来说就是活多久保多久,不管出啥事儿,保险一直都在。因为保障时间最长,所以比起定期来说贵不少。但除了贵之外,也没啥缺点了。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购买终身重疾险比较划算。
分清楚了重疾险的几个类型,下决心购买之前,还要避免几个比较常见的坑:
01
保障疾病类型是不是越多越好?
其实不然。
有机构统计过,中国人一辈子可能患的重大疾病,超过80%以上,都发生在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如果想要再多一点保障,那么有25种疾病,发病占比高达95%-98%。目前中国内地市场的所有重疾险,都包括这25种疾病,因为这是保监会统一规定的。
所以,不必过度追求是保25种还是保种,当然,如果价格差不多,肯定是选保的疾病多的。
02
轻症没必要买?
最开始的重疾险都只保重大疾病,但最近几年,很多产品都开始将“轻症”纳入到重疾险的保障范围。轻症,简单来说就是发病程度没有达到重症标准。
一般轻症的治疗费用多集中在5万以下,不过也存在像听力严重受损、心脏瓣膜介入手术这种费用较高的情况,就医后的恢复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从发病概率来看,轻症发生率大概是重疾的30%,如果预算充足的话可以考虑购买。
03
多次赔付很划算?
得了重疾,赔一次不够,下次再发病的话继续给你赔。
听上去是不是很划算?
但想一想,一个人一生连续得同一种重疾的概率能有多大?
事实上,4次赔付的发生概率甚至低于6万分之一,而且大部分多次赔付的重疾险,都有很多限制,所以如果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比单次赔付要贵很多的话,可以不用考虑。
04
保额只要能覆盖医疗费用即可?
重疾险的投保金额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能力来确定,目前25种核心重疾的整体治疗费用大概在30-50万左右,但医疗费用是水涨船高的,除了覆盖基本医疗费用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患病后收入中断,该如何维持家庭经济开销,或者如果想要用效果更好但价格更贵的药物,该如何保证自己负担得起。
有建议说重疾险的保额要做到年收入的3-5倍,如果经济允许,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建议选择较高的保额。
05
购买年龄重要吗?
非常重要。
小编的同事,买的时候23岁,每年的保费只需要多,而他有个朋友是25岁买的,保费要将近1万元。所以说,重疾险是越年轻的时候买越划算,年纪越大,不仅保费越高,而且很有可能会因为健康状况被拒绝购买。
不管怎么说,安全保障很重要。无论是给自己身体买保险,还是为自己的资金挑选靠谱的投资平台,全面了解之后再做决策,才能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相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