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湘潭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导意见(-)》
向外界公布
新型城镇化这条路
湘潭要这样走
“韶山——湘乡——花石”城镇发展通道
“湘潭中心城区——花石”城镇发展通道
推进一批示范区和特色镇、村的建设
城铁开进湘潭县、湘乡、韶山
渝长厦铁路接入湘潭北
……
城铁来了
湘潭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从这张湘潭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共有两条城际铁路穿过湘乡。其中,长株娄城际铁路从我们湘乡横跨而过;另外一条城铁从韶山由北至南穿过湘乡通往衡阳等地。在湘乡总共规划有湘乡站枢纽、湘乡西站、潭市站、棋梓站四个城铁站点,两个方向的城际铁路也在市区的湘乡站枢纽交汇。通过城铁湘乡可以直接连接长沙、湘潭、娄底以及韶山、衡阳等城市,将极大地方便老百姓的出行!(图中蓝色线路为城际铁路)
湘潭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湘乡部分(点击查看大图)
湘潭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导意见(-)批后公布
项目地点:湘潭市市域
规划类型:概念规划
项目简介: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年)〉的通知》要求,更好地推进湘潭市新型城镇化的工作、促进湘潭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湘潭市城乡规划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了《湘潭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已经过专家评审、部门意见征集、公众公示、市规划局管理例会审查等众多审查程序,现已完成最终成果。特将该规划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向社会各界公布如下:
一规划年限-年
二规划范围湘潭市域全境
覆盖两市一县
总面积平方公里
大区域发展格局图(点击查看大图)
三规划目标按照“两型驱动、开放带动、强工富市、科学发展”努力将湘潭市打造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经济强市,长株潭城市群向西辐射的城乡服务中心,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名城和现代化生态型宜居城市。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城镇发展格局更加优化;
●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提高;
●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机制基本形成。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点击查看大图)
四总体策略1、加快市民化集聚人口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农业转移人口和随迁家属、城中村和棚户区人口、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为重点,优先推进城镇现有存量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促进融合发展
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做到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山、水、州、河城”融合。在产业融合中,一产要接二连三,二产和三产也要相互带动,做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轮驱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3、积极融入大区域经济
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株潭城市群与省内城市群以及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合作共建,促进市域城镇在功能布局、产业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协同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
大力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城乡交通、供水排水防涝、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统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
5、培育城乡特色个性化
发展地方特色,传承地方文化,塑造各城镇文化个性,增强湘潭市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加快培育新型工业名镇、商贸物流新镇、旅游休闲靓镇;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古建筑,传承草根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点击查看大图)
五优化城镇化发展布局顺应省域空间结构发展演进趋势,与全省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引领,以三大区域性城市组团为依托、东部集聚带和西部山水文化带差异化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职能结构,提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镇密集区发展。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城发展,建设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促进县域本地城镇化。
●融入大区域经济
●优化市域城镇总体布局
●做优做强中心城区
●做强做美次中心城市
●做精做特精美集镇
●合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强化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二三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推动都市生态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示范。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
●加大产业支撑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图(点击查看大图)
七提高城乡综合承载力坚持基础性、先导性方向,突出智能化、网络化,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立体衔接、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综合交通支撑能力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八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新型城镇化试点与区域其他试点示范工作相结合,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重点推进一批示范区和特色镇、村的建设,率先突破,创造经验,打造样板,逐步推广。加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红线、基本农田数量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泉涌的绿色城市和生态家园。做好主城区重点区域的景观风貌规划设计,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文化保护传承
●推进试点示范区建设
试点示范区建设图(点击查看大图)
九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制度设计,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政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改革红利,形成有利于湘潭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落实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促进政府职责及职能转变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十规划实施与展望1、提高规划编管水平
创新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推进“多规合一”不断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空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突出莲城特色,科学规划建设。
2、深化规划管控
构建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空间管控体系,探索规划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分离,建立第三方技术审查制度,建立“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加强规划监督,建立健全规划监督体系。
十一远景展望●到年,长株潭地区将发展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都市连绵区,并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人居环境优美、协调的特大网状城市空间结构。
●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趋于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较为成熟水平,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万人以上,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长株潭大都市区基本形成。
●城乡空间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现均衡化,乡村生态环境全面好转、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来源:湘潭在线新闻网、湘乡视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