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生说,最痛恨某些病人的一点,就是觉得“一点点没关系”。只吃一点没关系,只喝一点没关系,少吃几天没关系……虽然不是每一个不遵医嘱的病人都会有最差的结局,但一旦发生,对这个病人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看完医生“苏子照”在知乎上写下的这几个故事,相信您就懂了。这个事是我在见习的时候遇到的。普外科病房,患者40多岁,男。我跟着老师值夜班,查到他的时候老师没说啥,病人也一副蔫蔫的样子,大家互相没搭理,就过去了。我心里头好奇啊,这啥病人啊,回办公室就问老师了。老师说,你戴个听诊器去听听他的心尖区,回来我告诉你。于是我屁颠屁颠地去了,听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的传说中的“机械瓣音”,就是有瓣膜病的患者换的那种机械瓣,声音嘀嗒嘀嗒跟机械表的声音很像。然后我回到了办公室,准备开始听故事。老师搬出这个人的病例,一脸“这是个很长的故事”的表情开始了沉痛的讲述。这个患者,年轻的时候上呼吸道感染,然后就风湿性心脏病了,累及二尖瓣,然后二尖瓣就狭窄了,嗯这是个标准的病程。二尖瓣狭窄他要做手术啊,换了机械瓣之后,本来一切都好了,但是手术后,是需要长期吃抗凝药物的。是的你们猜对了,这娃吃了1个星期,自行停药了。反正就觉得手术都做了还要终身吃药你们医生一定在坑我钱做个长线买卖什么的,医院复查。那么继续标准病程,他有血栓了,第一次到了脑子里,脑梗。脑梗完半边身子都瘫了,住院复健加起来快1年,算是恢复了一些,医院定期做复健了,可能还是觉得花钱。复健不做,小伙你倒是把抗凝药接着吃呀。他偏不。觉得自己脑梗都过来还能有什么梗比脑梗更麻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于是还是标准病程,他又发血栓了。这次梗到了肠系膜动脉上。这一梗不得了撒,肠系膜动脉啊,腹痛查因进来的,剖开肚子一看,肠子都坏死的差不多了。把坏死肠管一清,这人就成“短肠综合征”了。老师说,这个短肠综合征是个非常麻烦的毛病。我们正常人的小肠是3~5米,加上长绒毛,吸收面积是非常大的,这样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营养吸收。而这个病人,术后的小肠只剩20+cm了。所以就基本上是什么都吸收不了了。不管是食物还是水通过肠道的速度都非常快,又得不到充分的吸收,就都泻出来了。这样的病人,现在基本是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只能对症地给予营养和液体支持。就是每天挂个大大的乳白色的营养袋,每天就“吃”这个度日。这样的花费也非常大,一天好像就是上千(具体数据不记得了)。他家人说,治到没钱,就不治了。一旦撤去了这样的肠外营养,他就会慢慢活活饿死/渴死。我这才知道为什么那个病人每天就那么呆若木鸡地躺在那里,面色蜡黄,明显的消瘦,他的眼睛里看不到一丝光。答应我,都好好听医生的话,好好按时吃药,好好按时复查,好不?还有一个心外科实习案例——一患者,二尖瓣狭窄进来,换瓣术后一切恢复都挺好,准备复查一下如果一切正常后就可以办出院了。这个患者之前有过胃溃疡出血的病史,因为手术的原因戒酒了将近一个月。一听说能出院了,立马两眼放光地问主治医生:“那我能喝酒了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此主治医生在下班前还专门去又找了他一次,近乎苦口婆心地劝说“明天一早就出院啦回家再养养身体别这么着急你以前毕竟出过血现在又动了大手术还是要注意BlaBlaBla”患者“嗯嗯嗯好好好一定听从医生指挥”地答应了。结果——是的你们猜中了。这家伙晚上偷偷溜了出去,跟一帮朋友庆祝自己即将出院,愣是又把自己喝吐血了,坐着回来的。第二天一早查房,主治医生都不想理他了,原本开好的“出院证明”变成了“转科记录--转消化内科”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的要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不仅仅是要遵守那些让你吃什么药吃多久,让你戒烟戒酒低盐低脂这些也!要!听!文:苏子照来源:知乎责编:安好END[患者故事征集]活动持续进行中!如果您也想向我们诉说您的故事,欢迎继续投稿哦!相信您的故事,可以激励很多很多人……前行路上,全心为你点赞或转发,让彼此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