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
5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在华盛顿举行的心血管研究技术大会上展示了一种3D打印技术,可通过个性化建模,来判断患者适合哪种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方案以及预测手术并发症等,实现因人而治。
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主动脉瓣狭窄,无法从左心室泵血到主动脉。置换术通常有两种方案,开胸手术或从大腿处插导管将生物瓣膜送入。
研究团队根据不同患者的CT扫描图片,使用多种柔性材料打印出主动脉瓣和周边结构的3D模型,并将模型放在心脏模拟器上做泵血实验,模拟新瓣膜如何工作,以便判断哪种手术方案和瓣膜类型更适合患者。
俄亥俄州立大学心脏病学专家斯科特·利利说,有些患者的心脏结构具有特殊性,例如瓣叶上有钙化结节,或冠状动脉与瓣膜很近,所以通过建模来确定如何置放瓣膜非常重要。例如,3D建模结果显示一名78岁的患者主动脉根部过短,无法经导管置入瓣膜,因此采取了开胸术。
据研究人员介绍,使用激光和高速相机,可分别测量出有置换瓣膜或无置换瓣膜时的血流速度和涡流图。通过对不同疗法、瓣膜置放位置和类型进行模拟,可提早发现渗漏、凝血或冠状动脉阻塞等问题,进而选出最佳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新华网
更多内容
医院学者研究称,我国≥35岁人群18.4%有二尖瓣反流
Heart:二叶主动脉瓣患者的冠脉解剖更多元化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的妊娠结局如何?
瓣膜修复还是瓣膜替换?
二尖瓣置换术70岁以下、主动脉瓣置换术55岁以下的患者植入机械瓣死亡率较低!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中植入的假体对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研究
华法林抗凝,INR异常如何处理?
孟旭教授:中国心脏瓣膜外科现状与思考
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可预防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