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向浅中医。对于这一养生谚语,年过半百的老李有了最深刻的体会。十多年前,当他的心脏二尖瓣、三尖瓣两处瓣膜出现返流迹象时,他没太在意。一拖十年,严重的返流使他的心脏扩大了一倍左右。心慌、气促、活动受限甚至经常憋醒无法平躺等重度心衰迹象如影随形,生活质量极其低下。
足足住院调养了一个多月,经过医院心脏外科张晓慎主任为其进行的微创二尖瓣置换、三尖瓣修复以及心脏缩小手术后,老李的身体状况大大改观。“他来得还是太晚了,即便完成了瓣膜置换和修补,远期疗效也将受到影响。”
门诊里来了个重度心衰患者,心脏涨大了一倍
老李是在农历春节前,第一次来到张晓慎的门诊时,就给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面色惨白,腿部严重水肿,稍微运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坐在那里都会气息不够,从表面看就能判断出他的心功能极端低下。”老李6年前就已经有了明显症状,而瓣膜关闭不严的问题就更久远。第一次犯病时的症状,便是胸闷气喘,只是并不严重,医院诊断为心脏病,服药后,就觉得好了一些。但没过多久又犯病,医院多少次了,只是记得病情越来越严重,一不小心就得住院,而且住院时间也越发的长了。
张晓慎主任立即将其收治入院,后续完善检查时,老李的一系列指标又让人惊讶。普通患者如果经由二尖瓣返流的血量达到了10平方厘米,就属于重度返流。而老李,达到了45平方厘米。其心房、心室之间的二尖瓣已经形同虚设,导致大量的血液潴留在心脏里,心脏体积也不断变大。“患者的心胸比已经达到了0.8,他的一个心脏,有正常成人心脏的两倍,从而导致肺脏受挤压,呼吸功能也受到了极大影想。”
人体心脏的正常结构至少可以使用百年之久。这些心脏的瓣膜出现问题,就会病理性的造成心脏负荷的增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在没有解决根源问题时,心脏自身会有一个缓冲的作用,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反复发病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心脏的缓冲作用。
小创口下置换、修补了两个瓣膜
老李如此孱弱的心脏,连微创手术都难以耐受,只得接受漫长的调理。强心、利尿、脱水、控制水盐摄入……周而复始的调理了一个多月,慢慢从只能趴着睡觉,恢复到可以平躺睡觉。
直到3月初,方才迎来了合适的手术机会。张晓慎主任亲自操刀完成,原来需要开胸的大手术,在他手中变成了右侧胸部上开几个小口的手术,就完成了二尖瓣的瓣膜置换,三尖瓣的手术修补,并对扩大了的左右心房行了缩小。
手术历时4小时左右,术中超滤出多余的水分有毫升,那是因为长期的慢性心力衰竭导致体内水在组织间隙中滞留。
因为前期的调理效果良好,术后老李很快得到了康复,呼吸、心率等指标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更为关键的,他那原本硕大的心脏也已经瘦身,不再对肺脏产生挤压。
张晓慎透露,微小切口下进行心外科手术,原本是为了一些女性患者的美观要求而诞生的技术。但随着心外科技术的进步,这一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越来越常态化。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龄、心肺功能低下,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而言,更为适用。具体到老李这样的严重瓣膜病变患者,获益得到了最大化。“只是类似的瓣膜病变,应该早期干预,拖了这么久才来干预,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不说,还会影响远期治疗效果。”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通讯员张灿城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