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及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大修”后的心脏能否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是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何让术后的心脏保持更健康的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再度发生?
很多人认为心脏术后应长期静养,使“大修”后的心脏逐渐恢复。
往往事与愿违,长期静养之后,心脏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心肺功能下降、免疫能力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血栓等健康问题,长期来看,患者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
心血管病手术后究竟应该静养?还是需要活动?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明确指出“不动、乱动都要命”!
任何心血管疾病手术后,患者都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系统的心脏康复。我们以心脏搭桥术后患者为例,来讲讲心血管病患者术后的康复问题。
心脏搭桥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分为Ⅲ期,即院内康复期、院外康复早期或门诊康复以及院外长期康复期。
I期:病情稳定即可开始系统康复训练
这一时期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在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的程度。一般来说,患者一旦脱离急性危险期,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即可开始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从卧床的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能够坐起,再到坐着双脚悬挂在床边,再到在床旁站立,实现床旁行走,再到在病室内步行,以及上1层楼梯或能做固定踏车训练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患者运动康复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指导必须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宜控制在静息心率增加20次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Borg评分<12)。
如果运动或日常活动后心率增加大于20次,患者感觉费力,就需要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除了运动训练之外,心脏搭桥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呼吸训练,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II期:术后2~5周应定期心肺运动训练
术后II期康复是冠心病术后康复的核心阶段,常规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2-5周进行II期康复。包括定期进行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及病情评估,每周3-5次心电、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每次运动训练持续30-90分钟,共3个月左右。推荐运动康复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III期:低、中危患者可进行生活和运动习惯训练
III期康复是II期康复的延续。这个时期,部分患者已经恢复到可以重新工作和恢复日常活动的程度了。因此这一时期的关键是维持已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低危患者的运动康复无需医学监护,但评估结果仍为中危甚至高危患者的运动康复仍需要医学监护。因此,医师对于患者康复状态的准确评估非常重要。医生一般会建议低危患者及部分中危患者可以进一步Ⅲ期康复,高危患者及部分中危患者仍须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康复。
除此之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在做好各期心脏康复训练的同时,必须配合医生建议,做好戒烟、营养、药物、心理等心脏康复方面的专业指导,以求达到最佳的远期疗效。
提醒正在术后康复的心脏搭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方案以及效果因人而异,患者应根据自身状况理性选择。
金钟一
心脏康复主治医师
金医生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专业临床硕士学位,在过去1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对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冠心病支架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康复指导,尤其是心脏康复治疗中的安全评估等方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