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但是就这个小小的心愿顾大爷都不能实现,原来心力衰竭这个病困扰顾大爷3年之久。平日里顾大爷稍一运动,就会胸闷、气短,夜里不能平躺。面对痛苦的顾大爷,医院的医生有什么妙招呢?
心内科张志勇主任接诊了患者,经检查患者心脏大、心功能差、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医院诊治,每年需住院2次以上,目前药物治疗不理想。张志勇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为患者植入三腔起搏器(CRT)。
三腔起搏器(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已成为慢性心衰伴双室不同步患者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显示较传统双极或单极左室导线,新型四极导线CRT具有明显优势,既可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又减少再入院率,减少死亡率。为提高手术安全和术后效果,在与家属沟通后,张志勇主任决定为其植入新型四极导线CRT。
张志勇主任医师带领电生理团队经过4小时的手术,顺利为顾大爷植入了左室四极导线CRT。近几年,CRT在我国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从事这一专业的临床医师,能够独立完成这一技术的还是较少。而新型四极导线CRT在国内应用仅有2年时间,医院开展。医院心血管内科始终追踪先进的治疗理念,在宿迁市率先开展四极导线CRT的应用,增加了CRT的植入的成功率和手术效果,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新型武器。
引申阅读传统的左室电极仅在头端才能起搏刺激心脏,有效刺激部位的选择范围小。在植入过程中可能存在打嗝、较强的电压才能工作、起搏导线头端不在理想位置、不易固定等4种常见问题。
四极导线的应用是左室导线里程碑式的发展,由于存在4个位点可以起搏刺激,可以达到“植入心尖、起搏心底”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起搏位点,多种起搏配置组合可以设定覆盖左心大部分的10种刺激模式。临床医生面临更多选择,从而可以更大程度的避免传统电极的问题,同时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并可以有效的提高CRT术后疗效,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新的武器。
专家介绍张志勇
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徐州医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目前为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心律失常学组委员;省起搏电生理分会委员,省中西结合学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宿迁市医学会内科学组副主任委员;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省6大高峰人才资助对象,省卫生拔尖人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江苏省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专业特长:心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擅长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及心脏起搏器植入,首批获得心脏电生理及起搏器植入资质;熟练掌握冠脉造影及PCI术。获宿迁市科技进步奖三项、其中主持二等奖一项,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两篇,参与省内多项合作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核心杂志5篇。
路雯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冠心病介入诊疗专业,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会指南与共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血管病学会冠心病介入诊疗专业委员、江苏省微循环学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复杂、难治冠心病介入治疗策略、方案实施具有丰富的经验,年手术例数近余例。获江苏省新技术二等奖1项、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承担省级课题1项,承担市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多篇。
陈军
医学硕士,讲师,副主任医师。年工作以来在心血管内科和危重病医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高血压危象等心血管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熟练掌握心脏电生理检查导管操作技术、腔内心电图识别和起搏器程控技术。近年来承担江苏省卫生厅和宿迁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中华级期刊论文3篇。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哪家白癜风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