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妻子早已深刻理解他医务工作的不易

心与肺是主导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最重要的两个器官

□本报通讯员张明芬肖朝文

今年4月30日,在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吴吉明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最高成就

名师的现场指教和吴吉明的苦学,使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发展很快:“先进的新理念新技术都跟了上来,大手术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升,吴吉明个人手术操作能力提升更快”也就在那几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手术数量每年90-100例,大手术每年160-170例,在“心脏手术活动月”,心脏手术竟达到了40台!心胸外科心脏手术及其他大手术数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那个时候,一有大手术,吴主任就自己主动顶上,几乎就是和衣睡在手心脏搭桥手术怎么做术室里的”,回忆当时的情景,手术室的谢护士长无不感慨说

他默默把我们装在心中

在吴吉明的大力推进下,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相继开展了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填补湘西北空白实施心脏双瓣置换术成功救治一心脏停跳73分钟患者,被省内权威专家赞为“一个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奇迹”制定“一刀三术”方案,为年仅几岁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室缺残余漏、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患儿,成功实施残余漏修补及二尖瓣三尖瓣成型术,赢得业内广泛赞誉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实施升主动脉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挑战了胸心外科极限而这些手术,省内很大一部分地市级医院当时都还没有开展迄今为止,吴吉明团队开展的心脏心脏扩大、大血管等大手术就有3000余例,其成功率都在95%以上

这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的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目前仍保持亚洲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生存质量最高纪录的是我国哈医大二院对患者杨玉民实施的心脏移植手术,他在心脏移植后生活了18年1967年,美国人在南非开展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患者仅存活了18天,我国的第一例心脏移植由上海瑞金医院在1978年实施,患者术后只存活了109天直到今天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还是比较少见,这充分凸显了心脏移植手术高难的技术要求不仅心脏移植手术是如此,心血管外科很多手术都这么难,吴吉明摊开了双手,苦笑了下在医学界,有人曾用“医生披星戴月”、“手术血流成河”和“患者九死一生”来形容心胸外科医生的辛劳和手术的巨大风险无风湿性心脏病病论是心、肺,还是大血管,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这些却都是吴吉明及其医护团队日夜不得不面对的医疗领域,尤其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毫不过分就是这样凶险的领域,在吴吉明及其团队十几年的共同拼搏下,各种大手术不仅大规模开展,而且成功率都很高,这可是一串串沉甸甸的成绩

在十几年前,基础知识扎实,在医院已历练多年,理论知识和医疗实践都有相当程度积累的吴吉明,正是年富力强踌躇满志的时候医院也恰好在这个时候,心胸外科由于几位高年资医师的离开在人才梯队上“断了层”,作为依靠的主心骨突然走了,而年轻的医师还没发展起来,心胸外科一下子“没了着落”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医院当时把这副重担递交风湿性心脏病脑白金到了作为“中年层”的吴吉明身上,他当时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精神上和工作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可以说得上是受命于“危难”之时

“他有胃病,很严重的胃病”

尽管长期超负荷运行,但须知医疗知识和技术更新太快,医生必须不断地持续学习选择当医生,就应该在当医生的过程中寻找到职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就要把工作做扎实了只有把我们的工作做扎实了,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才能有底气去面对一切一个医生,如果对自己做的事情都没有底气,又怎么能要求患者来信任我们呢?吴吉明经常这样教导心胸外科的医护人员

“他其实挺关心我们的,主要是没时间,只把我们默默装在心里罢了”

小吴小时候还有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等她赚钱了,要给吴吉明请50个厨师风湿性心脏病病症和50个保镖

吴吉明有位深明大义的妻子和一位懂事的女儿他的妻子早已深刻理解他医务工作的不易“只有早起在一同吃早餐的时候,才觉得像个家”妻子说,其他时候即使偶尔回家,也经常是莫名地发火,有时接几句话,没想到竟会招来更大的火气这时,女儿就会对我说:“他又遇上麻烦事了,别去招惹他!”

“他那时担了很重的担子,蛮拼的!”

首位“换心人”已健康生活11年

“在困难面前,他没有倒下去”一位与吴吉明朝夕相处的同事说,在别人的审视中,他开始慢慢扛起了这副重担2003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吴吉明一方面大大强化了与湘雅医院的合作,请湘雅医院心胸外科知名专家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自己顶着压力夜以继日地进行高难度手术,如饥似渴地加快学习,不断提升风湿性心脏病严自己的手术技能

在心胸外科,手术的范围除心脏外,有支撑呼吸功能的重要器官——肺,还有供应血液的大动脉和大静脉——大血管,像肺叶切除、主动脉夹层等这些与心脏、肺脏和大血管相关的手术就很多了针对外界不太了解心胸外科手术难度的情况,吴吉明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医生做人体心脏手术就如同工程师修汽车的发动机,工程师要等汽车完全熄火了才去看看哪个地方有问题,之后才能慢慢去检修,而心脏手术却只能在心脏跳动或生命还在运动时去完成整个手术试想,发动机不熄火,就是说在发动机还在发动时,工程师敢随意去动里面的结构吗?吴吉明不动声色地问

苦钻苦学克难关

手术室的护士们和心胸外科的医护人员都由衷爱戴着吴吉明,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大心脏憋痛”,这既是对他技术权威的充分尊重,也是对他人格魅力的充分肯定科里有位年轻医生病了要做急诊探查手术,他半夜从家中赶来全程陪同,直至病检结果出来显示没有问题,直至缝好最后一针才放心离开很多人都说,他一般都与人为善,但只要是工作一丁点没到位,就绝对是要被“当头棒喝”的,彼时的吴吉明与平时判若两人在一次查房中亲身感受了一次吴吉明的严厉那是今年5月7日,一夜的狂风暴雨直到8日早上也还没有停下来,吴吉明像往常一样提前30分钟到病房后就直奔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病情记录写好了吗?昨晚的事怎么又拖到了现在?”比吴吉明晚到十几分钟的江医生(化名)额上还流着雨珠,双手搓了又搓不知放哪好,显然是被这一连串如珠似炮的厉声责问问住了心脏病哪家医院好,他就怔怔地站在床旁,对昨晚忘记完善病情记录懊悔不已可这远还没结束,在查房路上,在交班中,吴吉明又一次次地严肃地质问、追问,甚至指名道姓无情地责问更高一级的医生,“晚上干什么去了,督导督查到位了吗?怎么对病人负责的?”交班时大家面面相觑,有的低着头,医生值班室的空气一下子紧张得凝固了下来“这偶然的一幕,也许在心胸外科算不得什么,但就是在这样的重压下,才有了我们的快速成长,其实‘老大’就是在为我们铺路”,医生小江说,“在‘老大’采取的‘送出去学,带回来实践’的思路下,目前普胸、心脏和大血管领域都有了独当一面的医疗骨干”

女儿在前些年极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甚至到现在也还直想吐槽“我爸跟我说过的话基本人民医院心脏瓣膜上不能当真的”吴吉明的女儿说,“小时候别人家都是一家人出去开开心心游玩,我就问我爸什么时候也带我去玩玩?我老爸就说等我小学毕业我小学毕业了就说等我初中毕业我初中毕业了就说等我高中毕业到现在,我都快大学毕业了”小吴说,父亲带她走出湖南省就是她去上海上大学开学的那次,也是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过年了,他也只能呆在离医院不远的地方,有次春节,家里人都去北京过年了,只有他放心不下医院的事,一个人呆在家里过了年”当时不理解,特别不理解,小吴说

近几年来,李敏每年都要与吴吉明主任联系复诊,每年复诊的情况都非常好,生活毫不受影响“最远的到了九寨沟,爬上了峨眉山,去看过乐山大佛,广州长隆几个景点玩了个遍”,“长隆水风湿性心脏病处方上乐园别人不敢玩的我都玩,没什么不舒服的”,李敏欣然说起了近况在九寨沟,李敏还翻越了4457米的鹧鸪山,“同车很多人出现了高原反应,而我没有任何不适”

2004年9月29日,吴吉明率其团队完成了湘西北首例心脏移植术,创造了常德医疗史上最高成就这位心脏移植受体的主人就是在深圳打工的四川姑娘李敏,她至今已健康生活11年

“严”传身教

吴吉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20年的废寝忘食,使吴吉明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他仍身不卸甲,依然坚持每早第一个来到病房查房,依然以锐意进取的强烈创新意识勇破陈规,坚持引进新病种开展新技术,依然站在手术台上给年轻医生“盯梢”指导,依然在有大手术时亲自主刀为年轻医师示范,并不顾日夜风雨兼程多次参加普外、妇产如何做心脏搭桥手术科急诊大出血的抢救手术2014年的一天,心胸外科连上几台大手术和急诊手术,年轻医生换了一轮又一轮,胃痛病复发的吴吉明却在手术台上从先天早上9点站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他身子都微微倾斜了,感觉是要倒了……”手术室心脏护理组的护士说,“我们劝他休息下,他才移步慢慢坐在凳子上,头靠着墙壁休息几分钟后,又起来坚持把手术做完”手术完成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可科里一个电话打来,说一位冠脉搭桥手术的病人突然病情变化,他又急忙赶赴病房察看情况、指导用药,并和值班医生守着那个病人度过了那个令人难忘的一晚“吴主任对任何人都是真心实意地付出,都是一张和蔼可亲的脸,说话又都是轻言细语不厌其烦”,病人反映说每次手术结束,医生都要将病心脏搭桥手术死亡人从手术室送到病房才放心离开,心胸外科这个优良传统从建科到现在一直坚持着,实在是难能可贵,在吴主任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胸心外科人才济济不断崭露头角,现在科室已经有3名副主任医生,而且都在各种专科担当重任,手术室不少麻醉师和护士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心胸外科团队、麻醉科的麻醉师团队、手术室的护理团队、病房的监护室团队和其他兄弟科室联合协同在作战”,这是吴吉明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没有这种协同作战的精神,谁也无法把患者的病治好

承担省卫计委医学科研课题2项,省发改委课题1项,市科技局课题2项,获得常德市科技进步奖7项,主持的科研项目“原位心脏移植”、“远隔缺血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心脏搭桥手术后并发症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分别获2004年和2014年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因为觉得父亲做医生过于辛苦,小吴高考时硬是不选择医学类专业,甚至硬是把理科改成了文科,现在大三的小吴在大学学的是新闻传媒专业,尝到了传媒工作者艰辛的她,现在特别能体会父亲作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辛酸:

毋庸讳言,今天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使得很多医生甚至是专家在面对有风险的患者时选择了“激流勇退”,甚至“避而远之”但吴吉明却不是,他依然选择了“勇往直前”和“身先士卒”吴吉明说,一方面患者和社会都要明白,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病魔”,患者和社会要为医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医生敢治重病,敢治难病,敢治疑病如果社会和什么情况下心脏搭桥患者及亲属让医生不敢去治病了,最终受损的还是患者自身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应该要有迎难而上的职业精神,要为了患者利益去克服一切困难,尽量去做好自己的医疗工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吴吉明,湖南省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南华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荣获“常德市第二届学习之星”、“常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市211科技人才”、“常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常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手术前,李敏一活动就感觉心悸气促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半年内她竟发生了3次严重心衰,心功能4级,已经到了终末状态,基本生命体征靠血管活性药物持续泵入维心脏手术怀孕时间持,濒临死亡严重威胁,心脏移植手术是唯一的选择“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医生的话使李敏的心如同一下掉入了深深的冰窖,“开始觉得很害怕”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心脏配型成功,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啃下这块硬骨头”,吴主任和其他医生充分的自信使当时的李敏备受鼓励手术采用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方式很成功,李敏在当天苏醒了过来,3天后就完全控制了排斥反应

带领科室团队齐头并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zshzl/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