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构人工心脏瓣膜的前世今生

原标题:人工心脏瓣膜的发展

作者:郝凤阳,苏健,孙璐,高冠岳

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材料二室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心脏瓣膜疾病又是危险度极高的一类。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心脏瓣膜替换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而目前国产人工心脏瓣膜技术相对落后,国内大部分人工心脏瓣膜依赖于进口。随着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以及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国内人工心脏瓣膜的研发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机械瓣;生物瓣;介入瓣;组织工程瓣

〔中图分类号〕R.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06

心脏瓣膜是保证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定向流动的生物阀门。心脏瓣膜的病变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人工心脏瓣膜是指用机械或者生物组织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用来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或缺损的心脏植介入医疗器械,是治疗先天性畸形及风湿性心脏病、心脏退化以及细菌感染等疾病所造成的后天性心脏瓣膜疾病引发的心脏瓣膜功能异常的重要治疗手段[1]。

1?人工心脏瓣膜的历史回顾

为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医学与科学界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时期。许多学者都曾试用“瓣膜部分替换术”,但是均以失败告终。之后又尝试进行“非原位瓣膜替换术”的探索[2]。

人工心脏瓣膜的研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Hufnagel等最早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年,Hufnagel和Campbell尝试为患者在离开心脏约10cm的主动脉血管内安放一个人工阀门结构,但是手术没有成功。

年,Hufnagel为治疗主动脉瓣封闭不全将人造主动脉瓣膜植入患者的主动脉内,但是效果并不理想[3]。

年,Hufnagel采用甲基丙烯酸球制造出新的阀门结构,并放置于患者降主动脉中用来治疗主动脉关闭不全,患者存活了几个小时。

年,Harken等首先用人造球笼瓣植入人体主动脉瓣生理位置并获得成功[4],同年,Starr用改进的球笼瓣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二尖瓣置换术[5],从此开创了利用人工心脏瓣膜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新时代。

年出现了笼碟瓣,其成为第二代人造机械瓣膜。

年,Bjork-Shiley斜碟瓣问世以来,叶片构型多次进行改进,最大开口可增大到60°左右,明显降低了阻力,提高了瓣膜性能,这也是当时在临床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机械瓣膜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机械瓣有了突破性进展,即将单叶斜片式机械瓣改为双叶式,这样使得叶片对血流的影响更小,近似于正常心脏瓣膜的中心流型[6],其代表人工心脏瓣膜有St.Jude机械瓣、Carbonmedics机械瓣等。生物瓣的发展几乎与机械瓣同步,起初生物瓣采用福尔马林处理的方法,对瓣叶纤维组织破坏较大,以至于瓣膜很快发生钙化现象。

年,Carpentier使用戊二醛处理生物瓣,这使得生物瓣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于是以戊二醛高压固定为标志的第一代生物瓣膜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第二代生物瓣为更好的保留瓣叶组织以及纤维的排列结构从而延长瓣膜的使用寿命而采用低压或无压固定方式。第三代生物瓣膜加入了抗钙化的处理,这有望使得生物瓣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0年。

21世纪,介入心脏病学迅速发展,年,Cribier等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经导管植入主动脉瓣的人体试验结果[7],这引起了广泛的







































治白癫疯办法
北京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zshzl/8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