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有“私”想的双创医生;团结有思想的医疗创业者
医疗健康行业最有价值微号“高端私人医生服务”:kgn(点上面蓝字 陈润儿主持召开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专题座谈会
当天上午,河南省长陈润儿到该院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他强调,要将医院打造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窗口,以全面开放合作的办医理念推动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能力,早日建设成为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华中、全国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医院,对河南这个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人口大省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自协议签订、项目落地到正式挂牌,这一历时5年、总投资32亿元的重大民生工程,始终牵系着广大中原百姓期盼的目光。座谈会上,陈润儿对项目的落成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是医疗服务开放合作的象征、科研医疗融合发展的范例、国家部委鼎力支持的产物,医院双方心血汗水的结晶。
陈润儿强调,河南医疗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突出,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心血管等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从河南医疗服务条件看、从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看,还是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看,扩大医疗开放合作都是必由之路、必然选择。
陈润儿要求,要依托“阜外”品牌、技术和管理,做到四个开放引进:开放引进机构、开放引进平台、开放引进人才、开放引进管理。政府要努力营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医院要创新合作机制、发挥辐射作用,医院改革蹚出路子,为提高河南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河南卫生健康需要作出贡献。
调研期间,陈润儿还先后来到该院门诊大厅、导管室、手术室、儿童心脏中心病区实地察看,看望慰问患者,并现场观摩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为该院做的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门诊看病,有望实现一卡“刷”仨院
走进门诊部一楼大厅,全玻璃五层挑高大厅宽敞明亮、装饰一新,一股优雅舒适的简约之风扑面而来。
“您好!”
“您好,我也好!您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一台来回穿梭于大厅中央的导诊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停留,医院介绍、专家坐诊等信息,只要你问,这台白色可爱的机器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给予解答。
开诊当天,大厅整齐排放的十几台自助挂号机前,不少患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排队有序办理就诊卡。记者注意到,办卡程序十分简便,只需要在机器感应区放上患者本人身份证,就可以根据提示进行办理,像买火车票一样简单。“目前门诊以现场挂号为主,很快就能通过 别小看了这张就诊卡,将来或许还能在北京“通用”。医务部副主任郭思告诉记者:“患者在就诊卡里注册的基本信息是可以实现河南、医院共享的,而在此基础上,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将来有望实现一卡‘刷’仨院看病。”
医院的一大亮点,这里并不是外界想的只看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在醒目的楼层指示牌上,记者看到,门诊部除了设有心内科、心外科等心血管专科外,还增设有肾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胸外科、内分泌科、骨科、普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和营养科等12个相关临床学科,体现出“无诊疗盲区,无技术短板”的多学科协同发展。同时,医院设有普通门诊、特需门诊一共58间诊室,全部由河南、北京两地的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师坐诊。
对于老百姓 数字化手术间,高清直播打破信息“孤岛”
根据规划,新医院将整体引入“阜外”品牌、管理与技术,这在信息化系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目前全院35个手术间、导管室全部具备数字化可视功能,透过清晰的电子大屏可实现北京、医院医院的互联互通,手术直播、远程会诊、手术教学等功能都能得到一体化实现。
院士亲自主刀的首台手术
全国一流的术后护理设备
早晨7点20分,手术部1号手术间开始了当天的第一台心脏手术。这台手术要为一名60岁女性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刀医生由北京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亲自担当。透过手术间内设置在墙壁上的80寸电子大屏,医院医院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主刀医生的讲解下,医院大夫共同分享了这台高难度心脏搭桥手术的全程。能看到知名专家的手术示教,屏幕另一端的基层医生十分兴奋,大家表示,“真的很实用,感觉身临其境上了一堂示教课。”
医院的核心区域,围绕它、支撑它的不仅是一支庞大的外科团队,还有一系列高精尖信息系统设备的集纳,从而让手术室从封闭孤立走向开放智能。这一点让该院副院长、心外科主任程兆云感触颇深:“数字化手术间具备强大的音视频交互功能,打破了以往手术室内的信息孤岛,术中任何一处术野区域都能得到高清晰呈现,方便了主刀大夫进行远程教学和对外交流,让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医院所有手术间均实现了“百级层流净化”全覆盖。这意味着,室内空气净化程度达到了最高级,这在国内属于手术室的最高级配置。“这是因为心胸类手术、器官移植等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对外界环境更是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手术部护士长林鹏辉说。
病区智能化管理,把护士还给病人
你是否会想到,躺在病床上看着电视、吃着水果,身体健康状况还能随时得到监护和提醒?这样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已变为了现实。
来到住院部儿童心脏中心一病区护士站,护士刘淑芳一边用手触摸着显示大屏,一边向记者们演示了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化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HIS/LIS/PACS/手麻系统,不仅有患者每天服药、输液、化验、检查结果等基本信息的清晰记录,还能实现对患者持续心电监护、警告病重、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婴幼儿定时母乳喂养、是否需做动静脉置管护理等特殊护理措施动态信息的显示,甚至还能通过系统直接向患者或监护人发送 医院和病区,药品配送可是个“长途跋涉”的考验。为此,医院在每层病房楼都配备了送药机器人,它的外观就像一个带滑轮的五斗柜,根据指令可以直接将药品配送至各个病房,实现送药全自动。同时,医院还配备有智能物流机器人、3D腹腔镜扶镜机器人,甚至静脉输液的加药过程也由机器人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短时间的实地体验,让参观者们“大饱眼福”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病房电视既能收看节目还能实现预约挂号,室内所有门锁里外均不能反锁,卫生间内全部设置紧急呼叫系统,病房大楼顶部建起直升机停机坪……“这医院,‘心尖工程’高大上,点点滴滴做到了患者的心坎上。”一路走来,记者们在感受高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的同时,切身体会到“互联网+”助医疗行业飞上了“云端”,更体会到步入快速发展的河南卫生与健康事业将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你想知道的医院5问
1.医院规模多大?
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园区,总投资32亿元,总用地面积.13亩,总建筑面积40.38万平方米。其中,医院用地.13亩,规划设置床位0张。华中分中心占地50亩,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全国布局设立的唯一分中心。
国家卫计委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也将落户这里,届时将填补河南没有国家卫计委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2.项目历时多长?
自协议签订、项目落地,到正式落成,历时5年推动、2年9个月的筹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先后三次实地视察,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等先后视察指导项目建设,连续两任河南省委书记、三任河南省省长关心推动项目建设与发展。
3.医院功能定位?
在学科设置方面突出心血管专科特色。医院除心内科、心外科外,增设13个相关临床学科包括肾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胸外科、内分泌科、骨科、普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和营养科。
同时,高起点配置顶级医疗设备,包括3.0T磁共振、开源CT、显微CT、ECT、智能机器人等世界顶级高端诊疗设备。
4.如何彰显“阜外”优势?
全面引入“阜外”管理技术品牌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研究资源,医院与分中心防治结合、融合共享、一体发展的运行模式。
北京医院将选派包括院长胡盛寿院士在内的多名学科带头人来河南坐诊,并开展手术带教、医师培训,每人每年在河南工作不少于3个月,技术骨干不少于6个月。医院还会在第一时间将开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引进到河南,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来到河南。
同时,全面引入医院信息化体系,与医院、医院实现“三院一通”,努力打造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区域协同、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医疗信息化体系。
5.下步努力“小目标”?
具体来讲,就是做到“五个着力”:着力提升医疗水平、科研水平、教学水平、预防水平、管理水平。开展心脏移植技术合作,开展区域内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收治疑难危重症病种比例达到90%以上,总体治愈好转率居国内先进水平。
争取在5到10年内,建成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华中、全国一流的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