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可以点一下?
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胖三斤!中秋过后,从美食美景美梦中挣扎出来的你,是不是又一次将“运动”计划提上了日程!
小长假后的第一天,医院心脏外科的病房里,W病人已经收拾好行李,和家人开开心心地来到医生办公室,跟各位大夫们告别:“谢谢你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我们这就准备回家了,真心感谢你们这个集体!”赵舟大夫语重心长地说:“老W,手术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康复之路要走啊,调整好生活习惯,要慢慢开始锻炼,定期回来复查,注意事项都告诉你了,一定要遵守啊!保持联系哦。”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低盐低脂,戒烟戒酒,吧啦吧啦……
那么,对于身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怎样才是正确的锻炼方式呢?
咳,这就是Fan大夫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心脏康复之运动篇。
现在,每个人的手机上可能都有不少于1个运动健身的App,这是针对普通人设定的运动模式和强度。对于心脏病人而言,他们可能并不适用,就像大夫们在门诊给病人看病开药开检查一样,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出一个概念——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的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能是因为他更多地研究了人们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他也更加希望病人们能够通过治疗和锻炼,获得像正常人那样的机体功能。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是不是听起来非常之高大上!似乎是一种“私人订制”的专业运动套餐模式!
在《冠心病,为什么要吃这么多药?——讲给非专业的你》里,Fan大夫提到过一篇专业的文章——《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如果感觉有些好奇,如果身边有罹患心脏疾病的朋友or家人,可以再反复阅读一下这篇)在这篇《共识》里,提纲挈领地为大家阐述了心脏康复的运动处方,Fan大夫把书搬来,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冠心病康复包括3个阶段,分别是:Ⅰ期康复(院内康复期)、Ⅱ期康复(院外康复早期)和Ⅲ期康复(家庭康复)。
住院期间有医护的管理,康复和运动都相对有保障,从呼吸功能锻炼,到坐起,床旁坐位,站立,行走,再到病房内行走……嗯,咱们还是着重说说院外的康复吧:
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冠脉搭桥术后和冠脉支架术后的病人,在出院后的1~6个月这段时间,是Ⅱ期康复的范畴,常规而言,术后2~5周就应该开始运动恢复了(我们平均的术后住院时间是在1周左右,而支架术后的会更短)。能够启动Ⅱ期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恢复期、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治疗和行CABG6个月内的患者。而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心功能Ⅳ级、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以及未控制的高血压(静息收缩压>mmHg或静息舒张压>mmHg)患者。
在这里,我们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危险评估!
根据危险分层的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厉害吧?!确实是私人订制的哦,或者叫做个体化原则,但也应该遵循普遍性的指导原则,那就是我们这里将要提到的经典的运动康复程序。
这个经典程序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活动,也就是热身运动。一般是采用低水平的有氧运动,持续5~10min;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
第二步,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
有氧运动,在很多健身活动中,被认为是减肥的运动模式。其实有氧运动对于冠心病也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比如它可以使冠状动脉管径增大、弹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代偿性的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能力;稳定冠状动脉的斑块;增加血液流动性,减少新发病变;有益于防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听起来简直棒棒哒!
简直迫不及待地想要动起来了,那么,有氧运动有哪些呢?常用有氧运动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min。建议初始从20min开始,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3~5次/周,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80%。体能差的患者,运动强度水平设定为50%,随着体能改善,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对于体能好的患者,运动强度应设为80%。通常采用心率评估运动强度。
用心率怎么评估呢?Fan大夫搬来两种方法哦(这个时候,好像一个运动手环是比较重要的硬件配置了,咳,不是做广告哦,虽然我用misfitshine2。。。):
①心率储备法:此法不受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叫什么什么洛尔的那些药)的影响,临床上最常用,方法如下: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X运动强度%+静息心率。例如,患者最大心率次/min,静息心率70次/min,选择的运动强度为60%,目标心率=(-70)X60%+70=次/min。
②目标心率法:在静息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30次/min,体能差的增加20次/min,体能好的增加30次/min。此方法简单方便,但不算太精确。
额,其实还有一种,Fan大夫认为更不精确的方法: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多采用Borg评分表(6~20分),通常建议患者在12~16分范围内运动。
但,也并不是说繁琐的就是更好的,其实方法并没有好坏之分,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聊完了有氧运动,接下来是阻抗运动,可以采用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方式。其中弹力带具有易于携带、不受场地及天气的影响、能模仿日常动作等优点,特别适合基层应用。
每次训练8~10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群可交替训练,每周2~3次或隔天1次,初始推荐强度为:上肢为一次最大负荷量(onerepetitionmaximum,1-RM,即在保持正确的方法且没有疲劳感的情况下,一个人仅一次重复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30%~40%,下肢为50%~60%,Borg评分11~13分。
这个1-RM简直太绕口,就是说,你最大限度能拿起10斤的哑铃,那么就拿3~4斤的来练。哦,还有,正中开胸手术的病人,别玩俯卧撑哦!等骨头长好了再来。。。
应注意训练前必须有5-10min的有氧运动热身,最大运动强度不超过50%~80%,切记运动过程中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避免Valsalva动作。
还有一个就是柔韧性运动了,其实,柔韧性训练运动对老年人也很重要。训练原则应以缓慢、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训练方法:每一部位拉伸时间6~15S,逐渐增加到30s,如可耐受可增加到90s,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5次,总时间10min左右,每周3~5次。
第三步,放松运动。适当的放松,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因此,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持续5~10min,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就宜越长。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低危的患者,在运动康复时可以无需医学监护,中危患者可间断医学监护,高危患者需严格连续医学监护。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时,如胸痛,有放射至臂部、耳部、颌部、背部的疼痛;头昏目眩;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脉搏不规则,应马上停止运动,停止运动上述症状仍持续,特别是停止运动5~6min后,心率仍增加,应进一步观察和处理。如果感觉到有任何关节或肌肉不寻常疼痛,可能存在骨骼、肌肉的损伤,也应立即停止运动。
最后再附上几个大家特别哪家白癜风好治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