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藏是我报效祖国的一次机会记辽宁省第三

?????????????????????

醉美羌塘

?????????????????????

大爱那曲

“想找到一次报效祖国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那曲市比如县的42岁牧民央宗,因经间期出血一年多,伴有脾气暴躁、睡眠不好等症状,饱受病魔煎熬。她曾接受过西医治疗,但因西药不耐受,吃药后症状反而加剧,那曲的夜间常年零下,她却需要开窗才能稍解烦闷和燥热。医院来了位擅长中医治疗妇科病的援藏专家,便抱着试试看的想医院中医科。辽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硕士、援藏专家刘东武接诊了她。刘东武一边询问病情做心理疏导,一边查看舌苔、为其诊脉,患者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涩,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肝气郁结。他为患者进行中药对症治疗并嘱咐其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用药二十余天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药方临症加减继续服用一个月后,患者痊愈,再没复发。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央宗为他送来了“医术精湛,妙手回春”的锦旗。

医院门诊三楼中医科,时不时有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中医科闫金亮告诉记者:“刘老师医治好的类似患者还有很多,医院里的同事也经常来找刘老师治疗。”

刘东武在诊疗患者的空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说明采访来意后,他拉家常似的跟我们聊起了援藏前后的事儿。他慢慢回忆道:“那是年的7月,医院组织全院大会通知要选医院进行一年半的援助。之前我对于西藏的全部印象来源于去过西藏旅游的同事和妻子——有轻微洁癖的同事回来后说再也不想去西藏;去西藏旅游的妻子几乎每天晚上都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快不行了,回来之后就住院。”其实他是想去援边的,年青海玉树地震时父母就支持他加入医疗援助队,他的专长是风湿免疫科,可当时急需急救方面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无奈不成此行。现在又有援藏机会摆在眼前,他毫不犹豫,报名援藏。当记者问及现在父母已八十高龄、他跟妻子还没有孩子的情况下,选择去海拔高、条件艰苦的那曲进行援藏的原因时,他解释道:“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医生,想找到一次报效祖国的机会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的父母都是老党员,妻子也能理解,他们都很支持我来援藏。”

说来也是“无巧不成书”,没想到刚报名援藏,已经43岁的他在10月收获了一件大喜事——妻子怀孕了!他连连说道:“刚报完名就得知宝贝疙瘩来了,这真是喜从天降啊!”但在临行前父亲因心脏病住院,这又让他无比揪心。10月底,医院专门为他召开了欢送会,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知道那曲很冷、经常雨雪天气,在百般叮嘱后,专门为他准备了冲锋衣、围脖和登山鞋等物品。带着沉甸甸的情义,怀着对家里的牵挂和未来的憧憬,他第一次踏上援藏之路。

“要培养科室年轻医生的责任感”

援藏队没有直接到那曲,而是先到拉萨,既是为给他们缓冲期以适应海拔更高的那曲,也是利用这段时间作相关培训。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全年多晴朗天气,比起那曲无论气候还是海拔条件都优越得多,但就在拉萨这几天,同批的队员刘勇开始有手麻的症状。一天,他们开完培训会往住处走的时候,刘勇突然从台阶上栽了下去,同行的队员来不及扶,他的头已经磕在台阶上,鲜血顿时流了出来。队医院清创缝了十几针。还没有见到那曲的真面目,援藏队在拉萨就遭遇“下马威”,再想起原单位同事以及妻子对西藏算不上美好的描述,他的心里多少有点犯嘀咕——气候恶劣、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在那曲他们能坚持下去吗?怀着这些疑惑,一周之后结束培训的他和队友们乘上开往那曲的火车。

下了火车,医院的同事早就等候接站了,一声声问候,一张张无比温暖的笑脸接过他手中的行囊。医院对援藏专家的重视,刘东武顿时感觉到无比踏实。医院中医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中途因人员退休和调出等因素,导致各项工作中断近20年,年10月才重新挂牌成立,相比其他科室一切几乎要从零开始。解决困难的方法总是和困难相伴而生的,医院现有的专家和科室骨干“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带教项目,跟科室医生张彦江、李沁益签订了带教协议。这两位医生来此工作已近两年时间,也明确自己未来想要发展的方向,经过和他们的充分交流,刘东武将张彦江的带教主要放在康复理疗上,李沁益则侧重于小针刀的学习。自身授课之外,医院,撬动后方“以院包科”资源,派送张彦江去辽医院康复科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学习,以拓宽他的学术视野;推荐李沁益去兰州参加小针刀培训班,让其接受系统化学习,学成回来后她用小针刀治疗了几十例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患者,收到良好疗效。

那曲因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不易出汗等原因,内源性痛风、失眠、月经不调是这里的常见病、多发病。针对中医科病人少的困境,刘医院同事入手,悉心为他们诊疗,中医对于高原失眠、月经不调等疾病的良好疗效使其在周围人群中逐渐树立起了口碑,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结合自身所长和科室现状,刘东武将中医内科(痛风方向)、中医妇科(产后风湿、月经病方向)、针灸(中风康复方向)确定为医院中医门诊的三个主攻方向。对于科室现有的几位医生(学员),刘东武诊治患者时要求他们在旁学习中医的诊脉、用药习惯和药方临症加减等。他说:“只有将科室的事情当做自己家的事来完成的人,以后才会成为科室的主人。中医科的未来在他们手中,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虽然有遗憾,但我不后悔援藏”

年底,将中医科的发展方向初步做了规划后,援藏专家冬休的时间到了。虽然离家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此次离家时父亲因病住院、妻子高龄怀孕,因结婚后家务活被他一手包揽,妻子只会做两道菜,他无比担心,现在他归心似箭。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情暂时平稳已出院,妻子也被岳母照顾得很好,他松了口气。在家的日子温馨而愉快,他恨不得把家里一年的活都干完,但相聚的日子总是飞快的,转眼又到再一次出发的时候。年农历正月十五,万家灯火都在团圆过节,他却在家里整理行装准备又一次的离别。他边收拾行李边跟妻子叮嘱要将住院的各种证件和所需物品提前准备好,说了很多就是不敢看着妻子的眼睛,看着妻子为了跟他多一点相处的时间一个屋一个屋跟着收拾行李时,他愈发心酸。望着窗外皎洁的月亮,他不禁想起千古名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泪水已经悄悄湿了衣襟。他安慰妻子:“等这次援藏工作结束,我就再也不离开家这么久了!”妻子虽然委屈,但也明白远在万里之外的西藏正是需要他的时候,强忍泪水点点头说:“嗯,你放心去吧,我等你回来。”

回到那曲,医院各科室都在为“创三甲”预评审作准备,中医科相关管理等制度都不尽完善,好在通过带教和前期努力,工作已经有了起色。他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继续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带教和诊治病人上,白天忙起来连给家里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刘东武说道:“妻子知道我忙,平时抱怨的话也说不出口,我母亲年事已高无法照顾她,她就搬到岳母家住。”后来给岳母打电话才得知,怀孕前两个月妻子孕吐得厉害,吃也吃不下,甚至不能闻到饭菜的味道,脾气也大,岳母经常一边生气一边又给她做滋补品,刘东武愧疚不已。在心力交瘁的忙碌中转眼就到了6月,妻子的预产期快到了,同批援藏队员帮忙联系好产科医生,他终于抽时间请假赶回辽宁。临产前最后一次产检医生说羊水太少,胎儿也看不清。影像学援藏专家打电话问刘东武检查结果,等刘东武把B超片发过去后,他严肃地说:“情况不容乐观,必须要住院准备剖腹产!”刘东武说:“当时就急了,我医院。下午四点多上手术台之前下通知书,说羊水太少,胎儿有可能致畸形,当时我的心啊!签完字马上手术,五点多孩子就生了。”那是6月8日,他牢牢记着这一天。“看到孩子健康平安生下来觉得一切都值了,妻子是最辛苦的,但由于工作需要,陪不了他们几天我又回到那曲。”在视频里看到独自带孩子的妻子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头发也掉了不少,他心疼不已。还没从初为人父的喜悦中出来,9月,亲戚打电话告诉刘东武,他医院,让他赶紧回来一趟。他心急火燎地跑回家,带父亲四处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之前孩子刚生下来时我父亲骨折休息很久都没好,当时急着回那曲,以为是单纯的骨折,也没好好检查。”他怨自己的粗心耽误了病情。可是自古忠孝两难全,找了朋友安顿好住院事宜后,“三甲”终评时他匆匆赶回那曲。评审完当天,怀着父亲还能治好的希望,他又急忙赶回辽宁。可就在他返回后五天,一个疗程的化疗还没结束,父亲与世长辞。他回忆:“住院期间我父亲一直处于弥留状态,只有化疗的时候稍微清醒点,可那时候他很痛苦,经常喊疼。其实对于八十多岁的老人而言,化疗的痛苦远大于多活几天的欢欣。”作为一名医者,生死看得多了,却只有在自己经历后才有更深的理解和反思。

当被问及“妻子怀孕和父亲生病期间不能照顾他们,会后悔援藏吗?”时,他说:“虽然有遗憾,但我不后悔!”他回忆:一位痛风的患者在讲解下开始接受系统治疗,关节肿痛逐渐缓解;一位停经的年轻女干部吃了十几副中药后,例假恢复了正常;腰腿痛的患者症状缓解后,又带来了三个同事……这些患者的信任是他最大的收获,患者的称赞是给他最美的勋章,看着痊愈的患者对他施以双手合十礼,语言的障碍在这一刻被打通,为什么要离家万里来到“世界屋脊”上行医也有了最好的答案——因为,患者就在那里,患者需要他,用所学知识服务患者是所有中医人的责任与骄傲!

刘东武指导学员李沁益为患者诊脉

在需要吸氧睡觉的那曲,为了缓解长时间用鼻氧管带来的不适,刘东武设计了枕边吸氧罩。经测定,使用枕边吸氧罩时氧浓度可达鼻氧管吸氧的90%左右。该项技术于年11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图为枕边吸氧罩外观和专利证书。

网信羌塘

来源:医院撰稿:张清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zshzz/81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