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心脏瓣膜就生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流单方向运动,在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血液循环过程
左心室收缩,泵血经主动脉瓣入主动脉,左房室瓣(又叫二尖瓣)关闭,靠左心室收缩产生的压力使血流经过各动脉分支到达各组织和器官的小分支和毛细血管,经静脉回到右心房,右心房的血在右心室舒张时通过右房室瓣(又叫三尖瓣)流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时血冲开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三尖瓣关闭。血在肺内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回到肺静脉,返回左心房,左心房在心室舒张时血流冲开二尖瓣进入左心室,准备第二轮心室收缩。
心脏瓣膜反流的本质
瓣叶关闭不全心脏是整个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左心室射血进入主动脉,右心室射血进入肺动脉。这种搏动是脉冲式的。在两次搏动之间,要防止血液倒流,心脏瓣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简单而言,心脏瓣膜就是在不同心血管结构之间的关卡,其结构就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房门差不多,只能朝某一个特定方向启闭,保证血液只能顺流,而不能倒流。如果门有缝隙,或者由于压力太高,导致心脏内的“门”在关闭状态下一部分血液发生倒灌,就是反流。
心脏内有四组瓣膜。分别是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三尖瓣,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瓣,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的肺动脉瓣。对于正常人,这四组瓣膜中只有二尖瓣是两个瓣叶组成的,其它都是三个瓣叶。因为这些心血管之间的连接都是管腔形式的,也就是在一个圆周上,分别附着了两个或者三个瓣叶,关闭时正好覆盖一个圆形平面。
心脏瓣膜反流的原因
病理性的瓣膜反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就是瓣膜先天发育不良,譬如最常见的二叶式主动脉瓣,这些人主动脉瓣只有两叶,在关闭时很容易造成反流;还有三尖瓣下移畸形,就是三尖瓣的三个瓣叶的附着部分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上下差次排列,这样瓣膜在关闭时毫无疑问会留有缝隙造成反流等等。
后天性心脏瓣膜反流性疾病也是很复杂的。最常见的有风湿性心脏病,链球菌感染造成瓣膜变形,关闭时不能合拢造成关闭不全,而且瓣叶的毛糙、增生会随着反流时间的延长不断恶化,就好比门被撬开一道口子,大风呼呼吹,这个口子会越来越大。遭受感染时细菌长到心脏瓣膜上也会造成反流。还有一类很常见的瓣膜反流的原因就是瓣膜脱垂。人的二尖瓣和三尖瓣形态有点类似降落伞,在一侧有很多细小的条索牵拉,保证伞面只能牵拉到一定程度,这些细小条索就是腱索。很多原因造成牵拉瓣叶的腱索松弛、断裂甚至缺如,瓣叶张开时没有固定装置,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在同一个平面上对拢,从而造成反流。
心脏瓣膜反流可以是生理性的
心脏瓣膜反流根据程度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就是轻度以内,属于正常范围。病理性的至少轻度以上,基本上都有心脏瓣膜本身结构形态的异常。当然,也有一些轻度以上的反流是由于其它问题,譬如高血压(心脏内压力太高,导致瓣膜关闭不严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等引起的。
随着医疗检测设备的不断发展,现在仪器的敏感性都很高。很多人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都会发现自己有反流。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心脏瓣膜在关闭时有一点反流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影响整个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也就是不影响心脏的工作、不影响心脏对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少量的反流是生理性的,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譬如,不少人在常规体检时都会有一点点杂音,一到二级的,且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这些人往往都是心脏瓣膜有一丝反流,属于正常范围。因此,发现自己有反流时,要克服恐慌心理,先看看反流程度是多少。
目前,检测心脏瓣膜反流和评估其程度最常用的手段是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反流,医生会根据反流的长度、面积、心脏腔室的相应改变作出半定量评价,分别是: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一般而言,生理性的(也就是正常人可以有的)反流程度应在轻微到轻度之间。也就是说,如果反流程度超过轻度,譬如轻中度、中度甚至重度的反流,就要进行必要的检测明确原因。即便心脏超声检查显示瓣膜形态没有变化,但反流超过轻度,也必须进行定期随访。
世界上你做的任何一项投资都有可能亏损,而唯独在健康上的投资永远不会亏损。如果你真正把健康当作一项投资行为来做,把观念、时间投进去,你离高质量生活就不远了!
院长介绍王立财年出生于吉林通化,17岁从医,师从著名老中医杨雨新老先生,19岁独创直敷胃壁法,内金颗粒研发成功,成为胃病治疗史上第一人,而立之年因机缘巧合赴上海,师从著名心脑血管名医夏德珍教授。王立财专注中医创新45年,不断将祖传药方的精华同西方医学先进科技手段融合,誓要将健康进行到底,解救更多的患者于水火之中。王立财医术精湛,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老胃病、颈腰椎等风湿骨病顽疾,他观舌形、听心脏,诊治心脑毫厘不差,被称“活B超”。王立财始终坚信中医不是慢郎中,致力于用中医“煎药锅”取代西方“手术刀”。如今他已经拥有近10项配方专利,知命之年他登上《世界名人辞海》。他继承中医药的精髓并不断创新,成为用煎药锅叫板手术刀的“民间中医巨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