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内容包括心脏瓣膜概述与市场情况,下篇内容包括心脏瓣膜发展趋势和主要公司盘点。
上篇:行研
心脏瓣膜本土企业如何以“新”换“心”(上)
本文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内容包括心脏瓣膜概述与市场情况,下篇内容包括心脏瓣膜发展趋势和主要公司盘点。
三、心脏瓣膜发展趋势
(一)介入治疗成为瓣膜疾病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心脏瓣膜进化历程
从最早的机械瓣(A-C:包括双叶瓣、斜碟瓣、球笼瓣),到生物瓣(D-F)再到最新的介入瓣(G、H),心脏瓣膜经历了三代技术革新。机械瓣是最早出现的心脏瓣膜,其全部使用人造材料制成,技术最为成熟,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势。但置入机械瓣后需终生进行抗凝治疗,且有血栓及出血风险;生物瓣膜其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只需短期抗凝,血流动力学性能更为优良,但容易出现钙化、破损以及撕裂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介入式心脏瓣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介入式心脏瓣膜结合导管介入技术,无需进行开胸手术,为高龄等不耐受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年,全球完成8.3万例TAVR手术。但介入式心脏瓣膜手术价格昂贵,经皮心脏瓣膜手术约为传统手术价格的5倍,在我国接受程度还不高。
我国心脏病病种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患者年龄较小,对心脏瓣膜使用寿命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机械瓣膜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产品生产技术以及临床手术技术都较为成熟,且机械瓣膜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心脏瓣膜市场主导产品仍为机械瓣膜,市场份额占据60%以上。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介入式治疗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外科开胸手术,仅需穿刺血管即可完成治疗,介入式瓣膜成为越来越多医师的临床首选。数据显示,介入人工心脏瓣膜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75%,而在国内还不到5%。心脏瓣膜的介入治疗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国内相关企业也正加速研发,期望实现弯道超车。
(二)生物瓣将逐渐替代机械瓣
生物瓣膜为全部或部分采用生物组织制成的心脏瓣膜,可以有效降低与抗凝有关的合并症发生风险,并有效克服机械瓣血栓栓赛率高等问题。但是目前机械瓣占据我国主要瓣膜市场,生物瓣膜发展不如预期,原因包括:1)技术尚未成熟;2)但价格高昂,使用寿命不长;3)生物瓣膜研发成本高,但临床偏爱使用国外成熟品牌,国产生物瓣临床推广受阻。
但随着生物瓣膜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会随之降低。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也在逐渐延长,研究数据显示,牛心包生物瓣膜的20年生存率已达到90%以上,远高于机械瓣膜的45%。同时,随着市场教育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患者认识到生物瓣膜的优势,市场接受度逐渐提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生物瓣将成为我国心脏瓣膜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三)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但合格医师数量成为制约因素
我国国产心脏瓣膜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空间广阔。以介入式心脏瓣膜为例,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每百万人TAVR植入量不到1例,而在德国瑞士则分别达到例和例。
??
TAVR每百万人口植入量
早在年葛均波院士在上海医院就成功实施中国第一例TAVR手术,但整整八年之后,心脏瓣膜的介入治疗在我国的占比仍极低。据统计,年中国60岁以上的瓣膜患者约有多万,接受治疗的比例约为70%,而全年TAVR手术不超过例。国外心脏瓣膜介入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我国市场迟迟无法接受TAVR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第一,介入式心脏瓣膜产品发展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能掌握导管介入心脏瓣膜治疗的医师数量不足,产品与临床技术发展进度严重不匹配。第二,由于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临床偏好于成熟的手术方式,或者是经过国外医师多年临床验证过的进口产品。第三,我国心脏瓣膜研发起步较晚,进口品牌占据着市场先机,整个市场基本被美敦力、爱德华等国外企业垄断,国外企业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
仅从市场占有率我们就能看到心脏瓣膜市场远未饱和,国内市场空间巨大。进口产品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国产替代进程亟待加速。近年来,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人们对心脏瓣膜接受率逐年上涨,心脏瓣膜领域也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专业的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