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术后,患者往往觉得病已经治好了,病根已去,服一年的药,等支架在血管里长好以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但却忘了自己仍然是一名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三种,一是吃药,二是放支架,三是做搭桥手术。而对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较严重的患者来说只能是选择支架或者搭桥手术,但是绝大多数患者会选择支架手术,因为创伤小,并发症较少。
但支架手术只是使原来狭窄或者堵塞的血管变通。心脏支架手术后虽然可使冠心病症状缓解或消失,但心脏支架手术解决的只是冠脉病变最严重的局部问题,无法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如果在心脏支架手术后没有做好预防支架内再次狭窄与康复,极易引发再次起病。
1支架术后必须服药支架术后服药目的有两个,第一是防止支架内长血栓,第二是防止没放支架的血管动脉硬化继续恶化。
“必须服用”的三类药,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植入体内的支架确实能保障在一段时间内这段血管不再狭窄,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血管内皮有轻微损伤,损伤的内皮会沿着支架重新长起来。此时,血小板又开始帮倒忙,一大群血小板堆集在一起,在损伤的地方又形成血栓,可能再次堵塞血管。所以要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患者应尽早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通常需要持续使用至少12个月,以有效防止缺血事件发生。
“视病情而定”的五类药,即β受体阻滞剂(β-BBB)、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硝酸盐类、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这些药主要是根据心脏的形态,冠状动脉痉挛等情况而具体应用的,且不是人人相同,不可复制服药。
2支架术后必须要有“运动处方”很多手术后的患者仍觉有心绞痛症状发作,很多人不敢外出,不能正常工作、旅游,不能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有些术后患者二次、三次手术,为什么呢?
支架术后康复的缺失是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支架术后患者除了常规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戒烟,饮食干预外,运动处方必不可少。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支架术后的运动并非运动量越大越好,过大的运动量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对心肺功能改善无益。适合的运动量需经过运动心肺功能的评估,在专业医师的检测下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按运动处方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再次发病!
有了运动处方就可以在大象心健康APP上进行科学、安全、有效的康复运动了。
3支架术后科学运动的机制与益处1机制—代偿性侧枝循环建立心脏侧枝循环或不同血管之间的微循环血管,直径在20-um之间,长度可以达到5cm。当原来的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时,心脏侧枝循环的建立就为冠脉血流的供应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可以避免心绞痛的发生,甚至避免心肌梗死。
长期运动状态下,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多肽因子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表达明显增加,这些因子促进内皮细胞的增值迁移、增加血管通透性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不同方面促进血管生成。
2运动益处①增加心肺运动耐量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老年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心肺运动耐量改善与预后密切相关,独立于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
②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规律、科学的运动可降低血压,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增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
③改善冠状动脉血管预后大量的研究显示,科学的康复运动可以降低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还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等。
软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