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会诊室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术后感染性

(作者:重庆医院韩丹、黄玮)

病例摘要

患者女,27岁,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4个月,间断发热7天。患者4个月前因“胸闷、咳嗽、活动后心累2周”就诊,诊断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并行介入封堵术,术后无特殊不适。7天前患者出现间断发热,体温38~39℃,每次持续20~40分钟不等,体温下降时伴大汗,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于当地诊所输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发热仍间断出现,约2次/天,医院就诊。查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稍升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增大、主动脉瓣增厚伴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叶见赘生物伴重度反流。患者未住院治疗,仍间断发热,发热性质同前,并伴轻微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收入。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二便基本同常,睡眠欠佳,体重下降约4kg。

既往史及家族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4个月前因动脉导管未闭行介入封堵术,余无特殊。其表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体格检查

体温38.2℃,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60mmHg。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位,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淤斑淤点,无皮下出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侧约0.5cm第5肋间,搏动范围增大约5.5cm,有抬举样搏动,无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率次/分,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3/6级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周围血管征(-)。腹部平坦,右上腹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未触及,脾脏可于肋下2cm触及,下肢无水肿,病理反射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10.0×/L,红细胞3.3×/L,血红蛋白82.0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9%;血生化示尿素2.6mmol/L,肌酐56μmol/L,前白蛋白85mg/L,总白蛋白61g/L,白蛋白24g/L,白蛋白/球蛋白0.7。尿常规示尿白蛋白定性(±),尿隐血(+)。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异常回声附着,提示二尖瓣赘生物,大小为1.8cm×0.8cm,并伴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异常回声附着,提示主动脉瓣赘生物,大小为2.0cm×0.9cm,并伴中度关闭不全。左室舒张末径56mm,射血分数(EF)58%。血培养示血链球菌Ⅰ型生长,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入院诊断

1.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2.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

诊断过程

先予以青霉素mIUq4h+阿米卡星mgq12h联合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象有所下降,心脏彩超见瓣膜赘生物较入院时有所减小。2周后患者体温再次升高,每日约2~3次,38.2~38.6℃,同时伴左侧肋缘周围疼痛,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等症状加重。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94×/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1%。心脏彩超提示瓣膜赘生物减小(二尖瓣赘生物为1.2cm×0.5cm,主动脉瓣赘生物为2个,每个约为0.6cm×0.5cm)。

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脑钠肽(BNP)及红细胞沉降率偏高,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余未见明显异常。后把阿米卡星换为万古霉素治疗,但患者出现过敏症状,故又换为替考拉宁mgqd继续治疗。查胸片可见双肺纹理模糊,双下肺少许炎性改变,左膈顶、左肋膈角模糊。患者体温波动2天后恢复正常,结合胸片检查结果考虑并发病毒性感染可能。继续予以青霉素联合替考拉宁治疗,待血培养阴性连续4周后转入外科行换瓣治疗。

转诊后,患者又反复出现体温波动,但血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最终治疗方案调整为阿米卡星、青霉素、替考拉宁三联抗感染治疗。3周后,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术中可见心包淡黄色积液达ml;全心增大,以左心为主;二尖瓣前瓣赘生物,直径约为0.8cm,伴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为3瓣,左冠瓣赘生物直径约为0.5cm,右冠瓣赘生物直径约为0.7cm,无冠瓣赘生物直径约为1.2cm,伴中度关闭不全,瓣环及瓣叶肿胀、质脆;三尖瓣中度反流;左房无血栓;无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畸形。术后病理报告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及黏液样变,主动脉瓣局灶区域见纤维素样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及钙化灶形成。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强心、利尿、保肝等治疗2周左右,复查心脏彩超提示机械瓣膜功能良好,最终好转出院。

专家点评

医院黄涛教授:该患者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出现IE,二尖瓣、主动脉瓣均有赘生物形成,仅根据现有资料很难确定是否术前已发生或术中发生了细菌感染。但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中导管不进入左心室,不会造成二尖瓣、主动脉瓣损伤,且封堵手术所用器械较少,术中污染率低。综上所述,该患者最大可能为既往有二尖瓣、主动脉瓣损伤,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前,已有隐匿性IE存在。

朱鲜阳教授:IE常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因动脉导管未闭引起肺动脉内皮损伤而发生的IE,其赘生物位置应位于动脉导管未闭射流面相对的肺动脉内膜处。

该病例中的患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4个月,内皮化已基本完成。此次入院后超声心动检查显示,于封堵器处未见赘生物形成,而于二尖瓣前叶及主动脉瓣上均发现赘生物,高度提示患者发生IE前存在该处心内膜的损伤,即封堵术前即存在二尖瓣反流与主动脉瓣反流。

于波教授:本例患者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介入术后4个月发现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毁损严重,足以说明其病程远不止4个月,推测为介入术前已经发生IE。患者介入术前已有发热,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胸超声心动图没有发现赘生物,临床上也未出现贫血,导致了术前漏诊。

(来源于10月9日《中国医学论坛报》C3、4版,编辑孙云、刘娟,转载请注明)









































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zshby/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