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后房颤危险大,临床护士知多少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其可以造成心排量减少、心室率过快过慢,加重心肌缺血及恶化心功能,并且可引起左房血栓形成和全身栓塞并发症(其中脑栓塞形成发病率高),极大地威胁人民健康。房颤亦是肺癌根治术早期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约10%-20%术后患者会发生房颤。单是房颤就有如此大的危害,如果术后老年患者不能预见性的警惕房颤的发生,那将会引发更多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降低患者满意度。

下面请和我一起分析一个案例。

案例分享:

患者,张某,老年男性,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2天。08:00主管医生查房示转出观察室前往普通病房继续治疗;09:30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咳嗽咳痰,心电监护示心率次/分、SO%、呼吸20次/分,患者呈气喘貌,遂告知主管医生,未将患者转出;10:20患者突发房颤心率,患者自诉无症状,遵医嘱给予可达龙泵入;14:30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次日,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是什么原因引发患者发生房颤?

1

翻阅患者病历,“既往病史:冠心病”。对于既往有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者较正常开胸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高,加之患者为老年病人,高龄是最早发现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危险因素,它是一种持续性的心律失常,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有关研究者认为男性心房体积更大,对炎症的免疫反应更强,更易导致房颤。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心房窦房结细胞、起搏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在术后应激状态下,兴奋性相对增强的异位节律细胞更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使房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2

分析病历,患者发生房颤后的时间,是在协助其咳嗽咳痰后。剧烈咳嗽后可引发患者短暂性缺氧,而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是导致房颤的重要原因。术后肺活量较低,通气功能不足,开胸术后由于胸壁肌肉和膈肌的损伤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造成缺氧。

3

刀口疼痛也是诱发房颤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到心脏的植物神经功能,出现心律失常。术后刀口疼痛,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疼痛影响患者咳嗽咳痰,分泌物潴留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因心肌及传导系统对低氧血症极为敏感,二者相互作用均可诱发房颤。

4

“患者主诉:进食差”老年患者,进食差,综合24h液体量及进食量能否保证患者血环血容量充足?术中失血量多,心脏供血差,术后胃肠道蠕动慢,进食差,手术前后血容量不足,心脏供血差也可诱发房颤。

5

分析病历,查看近日化验结果,Na+:mmol/L,K+:3.2mmol/L。低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增强引发房颤。患者术后进食差,手术创伤都可引发电解质紊乱。

案例总结:

通过本案例获得启发有哪些?

1

提高防范意识,做好病情观察。

老年患者可能是术后并发房颤的原因,高龄患者机体退化,心脏细胞自律性、传导性均减弱,心房细胞凋亡增多,纤维化程度增大,从而容易引起传到延迟、传导折返,最终引发房颤。及时应用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高度重视心电图的微小变化,当异常波动时应及时处理。

2

高度重视呼吸道管理。

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术后做好体疗,给予扣背排痰、机械辅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及时有效清理呼吸道,防止缺氧;必要时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更换吸氧管应及时,保证吸氧通畅。

3

多模式镇痛。

术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咳嗽时按压胸部切口以减轻疼痛;应用镇痛药物,麻醉医师可在术后给予佩戴镇痛泵,主管医师可应用氟比洛芬酯、曲马多、尼松等镇痛药物,责任护士给予胸带外固定并做好心理疏导。

4

纠正低血容量。

由于术中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心脏供血差诱发房颤,当血容量不足时,可给予白蛋白、血浆等胶体溶液的输注。术前,责任护士应用NRS营养筛查评估量表进行营养评估,对于营养较差的,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术后了解24h液体量,鼓励进食,保证循环容量稳定。

5

纠正电解质紊乱。

术后当天常规给予查化验,常规大液体内输入氯化钾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zshzl/810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