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安大略省——发表在7月21日Canadian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上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房颤(AF)的患者存在早期卒中的风险,但是这一风险并非长时间持续。研究人员在总结中指出,事实上,除术后AF以外,心脏外科术后的早期和晚期卒中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这一结果由对来自跨越安大略省患者的健康记录进行回顾分析后所得。
这些研究结果或许对需要进行AF治疗的该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具有参考意义。
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的CHADS2评分可预测心脏外科手术后卒中率和术后2年卒中率或死亡率,无论患者是否出现术后新发AF或是甚至存在AF史。
研究人群由自年起超过10年间的来自安大略省接受单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77%)、单独心脏瓣膜外科手术(13%)或接受复合CABG与外科瓣膜手术(10%)的例患者构成。91.2%的患者无AF史,18%患者术后出现AF。
全部列队中,1.8%的患者在外科术后48小时内出现卒中,3.6%的患者术后2年内出现卒中。
在校正分析中最强有力的显著卒中预测因子是年龄≥65岁、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周围血管疾病、AF史、复合CABG与外科瓣膜术对比单独CABG术,以及单独瓣膜外科手术对比单独CABG术。
相似的预测因子出现在最强有力的显著早期卒中预测因子中,外加术后新发AF和术前透析依赖。
当患者CHADS2评分升高,那些无AF史、有术前AF史以及术后新发AF患者的卒中风险和2年卒中或死亡风险率也分别升高。
研究作者指出,术后新发AF为早期而非晚期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医师应考虑给予术后AF患者短期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