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3室间隔

一、概述: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总量的50%,其中20%是单纯的室间隔缺损。VSD的分类对于其治疗方式至关重要,其取决于缺损的所处位置。一般习惯于将VSD分为膜周部缺损、肌小粱部(肌部)缺损、流入道室间隔缺损(合并于心内膜垫缺损,又名房室间隔缺损),以及漏斗部室间隔缺损。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及围术期的进步,VSD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均取得了显著提升。

二、病理生理:

VSD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其所产生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左、右心室压力阶差及肺血管阻力。初生婴儿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限制了左向右的分流,症状较轻。随着双心室压力差的变化,患儿将逐渐出现症状。长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使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如果不及时治疗,肺小动脉病变进行性加剧,形成不可逆性肺血管阻塞性病变,肺血管阻力甚至超过体循环阻力,导致右向左分流,患者出现发绀,及艾森门格综合征。此时,VSD已经成为右室减压的通道,不能进行修补。患者最终会死于严重缺氧和右心衰竭。部分较小的VSD如肌部,膜周部缺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自行愈合,但较大的缺损及一些特殊类型的缺损如主动脉瓣下缺损,其发生自行愈合的概率极低。

三、临床特点:

1、症状:小分流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大分流的缺损,随着出生后肺血管阻力的下降,患者很快会出现症状,表现为多汗、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和活动量受限,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

2、体征:典型杂音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Ⅱ~Ⅲ级或Ⅲ级以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分流量大者,心前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杂音将变短促、柔和,仅限于收缩早期,甚至完全消失,同时伴有P2亢进。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可以出现肺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的杂音。

四、诊断:

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大汗、喂养困难、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活动量受限,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史,以及典型的心脏杂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五、治疗:诊断明确,辅助检查提示左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增多或心导管检查Qp/Qs≥1.5者,需手术治疗。限制性VSD患儿,1岁以内自发闭合的可能性大,5岁以后自发闭合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考虑手术治疗。

六、手术方法:

1、心内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2、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NGS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zshzz/8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