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例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广东医生就

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就能做心脏介入治疗?广东的专家率先做到了!

9月22日,医院(以下简称“省医”)成功开展了全国首例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手术,39岁谢女士腹中28周的先心病宝宝在中外专家团队的密切合作下,修复了心脏发育缺陷。

谢女士在做检查。

不是吹牛胎儿心脏介入治疗,国内没有先例,世界上医院也不超过10家。39岁怀上老二胎儿心脏发育不良

谢女士是高校教师,已育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今年3月再怀上老二,她和先生喜不自禁。

然而到了21周产检的时候,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胎儿右心室发育不良、三尖瓣发育不良,肺动脉严重狭窄(近闭锁)。如果妊娠继续下去,心脏的两个心室将发育变成一个心室的风险,即使生后手术也可能达不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将有很大的影响。

有医生建议她放弃这个宝宝。但是谢女士已经39岁,怀孕已是不易,她认为自己不能轻易放弃。

谢女士将这个重托交给了省医心研所,心脏母胎医学科主任潘微与心外科、产科专家会诊,确诊胎儿具有宫内介入治疗指征,提出了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方案。

谢女士(左)医院院长庄建。

QA

这个手术方案的风险在哪里?

不采取孕妇开腹、胎儿开胸的外科手术模式,直接对孕妇腹内胎儿进行心脏介入治疗。通过介入球囊扩张重度狭窄的肺动脉瓣,恢复右心室前向性血流,促进不发育的右心室继续发育,从而达到出生后的双心室循环。

手术的难点是什么?

虽然介入手术避免了孕妇开腹,胎儿开胸的风险,但此时已27孕周的胎儿心脏只有杏仁大,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要经孕妇的腹壁、子宫壁、羊膜腔、胎儿胸壁等多层组织和结构,要准确穿刺到胎儿右心室,难度非常大,术者的稍不留意或胎儿的轻微胎动都会穿破心脏,导致心包填塞,危及胎儿生命。

为了探讨手术的最安全方式,心脏母胎医学科通过电子邮件多次与已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奥地利专家进行术前讨论。

经过中奥专家的商量,为尽早挽救胎儿发育不良的右心室,决定胎儿28孕周时进行手术,并在术中对孕妇全身麻醉,保证胎儿在子宫内完全没有胎动的情况下进行介入治疗。

第一次手术遇挫,二次挑战终成功

为争取手术的最理想效果,奥地利专家决定飞到广州,与省医专家们一起完成国内首例胎儿心脏介入治疗。

奥地利专家与省医团队进行术前全院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手术最重要一点是胎儿合适的体位,胎儿的心脏须面对母体的腹壁,这样穿刺就直接有效。

9月21日早上,所有参与手术的专家聚集在手术间,院长庄建指挥整个胎儿心脏介入过程。在超声评估了胎儿体位无误后,两名国外专家及两位省医心儿科专家携手上台,手术开始了。

奥地利专家与省医专家们一起完成国内首例胎儿心脏介入治疗。

因为介入手术全程都是通过超声影像进行定位与操作,为更好观察显示器,除必要的光源之外关闭了手术室其他灯光。

在幽暗的灯光下,专家们用眼睛和双手,探求着孩子新生的方向。由于胎儿的肋间隙非常窄,穿刺针多次被肋骨所阻挡,不能穿刺到心脏,经过调整超声探头的位置和进针的角度,穿刺针终于成功进入胎儿右心室,穿过狭窄的肺动脉瓣。

做手术用的穿刺导管。

当进入到最关键一步准备放入球囊进行扩张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胎儿心率突然明显减慢,收缩幅度减弱。手术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万一胎儿心率持续下降不能恢复,胎儿将胎死腹中!医生们的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手术团队马上停止胎儿心脏介入治疗,对胎儿的心跳进行了必要的药物干预,使胎儿心跳得到恢复,大家松了口气。胎儿心率恢复后,用超声再次评估胎儿状况良好。经过讨论,认为胎儿心脏比较脆弱,短时间再次干预的风险极高,如果再次手术,24个小时后再进行。回到病房的谢女士已经清醒,当外国专家前来征求她是否愿意再次尝试手术时,谢女士立刻表示同意。说起当时的想法,这位勇敢的妈妈笑了,“我一点都不担心,我还怕专家不愿再给我做呢。”她说,在孩子艰难的求生路上,她不是孤独一个人,陪伴她一起战斗的,还有这些同样在努力着的专家团队们。9月22日早上手术前,再次复查超声,“结果那天宝宝有些调皮,竟然背对着大家,没办法,我只有按照医生的指示,趴了一个多小时,好累!还好孩子最后合作,体位转过来了。”谢女士说。手术再次进行。有了前一天的经验,这次穿刺针十分顺利,准确地穿刺到胎儿的右心室。

手术成功了!这一刻,不仅是谢女士孩子的新生,也打开了国内胎儿心脏介入治疗史上崭新的一页。下了手术台的专家们情不自禁击掌而庆。

谢女士接受术后检查。

链接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罗斌豪

综合网络

编辑|冯仕妍

校对|冯志坚









































白癜风能治好吗
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chongjing.com/shys/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