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心率竟然高达次/分钟!9月13日,医院心脏中心成功为其实施射频消融手术,平复了男婴狂跳的心。据悉,这是目前报道的华南最低龄患儿射频消融手术。
1宝宝心率过快药物控制不佳
今年6月,湖南怀化钟家欢喜地迎来了新生命小宝(化名)。不曾想,1个月后,小宝反复哭闹,进食后不停呕奶,无论父母如何哄抱都无济于事。细心的母亲发现孩子四肢冰凉,心跳极快,像是身体里住着一只躁动不安的兔子。爱儿心切的父母不敢耽搁,第一时医院,心电图提示孩子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最高达次/分,而正常宝宝的心率一般为-次/分钟。医生当即安排小宝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并以静脉应用三磷酸腺苷等药物治疗,小宝心跳总算恢复了正常。本以为雨过天晴,小宝父母却在第二天接到监护室通知,说孩子心脏再次狂跳,虽已用药物控制,但随时可能复发。这让他们很是发愁。所幸,他们家刚好有位亲戚是心内科医生,告知小宝患的其实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好比心脏多了一条“捣蛋”的电路,要想根治,只能行射频消融术,利用热量消除这条“电线”。然而,面对如此幼小的生命,亲戚医生尚无能为力。
2患儿年龄太小手术困难重重
焦急的小宝父母到处打听哪里能根治这种疾病,连续奔医院,得到的答案均是孩子太小,手术难度太大。此期间小宝陆续做了一个多月的治疗,心动过速不仅控制不佳,反而加剧了,几乎隔1天就发作1次。最终,经过多方联系,医院。杨平珍在仔细了解孩子的病情后,表示愿为其挑战极限,行射频消融术。“我们当时真的就像溺水中抓住了救命稻草。”小宝父母回忆起求医过程仍感慨不已。杨平珍告诉小宝父母,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完全,任何药物都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对付这种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孩子太小,手术面临着诸多困难。据介绍,消融的导管需要从患儿股静脉穿刺进入,经心脏右心房穿越卵圆孔至左心房寻找心脏传导异常的部位。小宝的心脏就像鸡蛋一样小,而且远比成人心脏壁薄,导管操作风险非常大。此外,孩子的血管特别细,且长期心律失常已经对孩子的心功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术前麻醉和深静脉穿刺也是不小的挑战。
31根导管消融3秒平复心跳
为保障小宝安全,杨平珍团队在麻醉科与导管室的倾力配合下,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考虑到患儿血管细小,传统放置3根电极的手术做法难以实施,为顺利完成深静脉穿刺,取得手术入路,杨平珍决定突破局限,应用1根标测消融电极进行操作。手术当天,在团队小心翼翼完成对小宝的麻醉后,杨平珍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导管操作技术穿刺成功,在三维标测系统的监测下,仅靠1根导管精准找到传导异常位置,消融3秒钟即平复了小宝狂乱的心跳。术后,小宝的心跳慢慢趋于正常。据了解,三维电生理标测技术将心内电图和空间定位相结合,可提供心脏解剖结构以及标测、消融位点的精确三维坐标,准确、实时地显示导管的位置和方向,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前,杨平珍团队已成功为4月龄、7月龄、1岁等多名低龄患儿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术,此次手术更是创造了华南地区射频消融最小患儿的记录。
专家简介
杨平珍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
年底率先在国内开展应用三维标测系统治疗房室性复杂心律失常的应用研究,在省内首先开展心房颤动、心外膜室速、复杂心律失常、心脏除颤器及抗心衰心脏三腔起搏器的介入治疗;对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抗心衰心脏三腔起搏器植入等有较深造诣。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